三國詩詞《孫權逍遙津躍馬》原文|譯文|賞析
“的盧”當日跳檀溪①,又見吳侯敗合肥②。
退后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③。
【釋詞】
①“的盧”:駿馬名。
②又見吳侯敗合肥: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孫權與劉備簽訂湘水之盟平分荊州以后,趁曹操用兵漢中之機,親率十萬大軍進圍合肥。這次戰爭,孫權被曹操大將張遼打敗。
③逍遙津:古津渡名。為古代肥水渡口。故址在今合肥東北。
【賞析】
孫權親率大軍進圍合肥,呂蒙、甘寧為前隊,引軍向曹軍趕去。孫權催兵行至逍遙津北岸,猝然遇敵,“孫權大驚,急令人喚呂蒙、甘寧回救時,張遼兵已到,凌統手下,止有三百余騎,當不得曹軍勢如山倒”。凌統拼死護著孫權,來到小師橋時,孫權見橋南已折板丈余,驚得手足無措。牙將谷利大呼曰:“主公可約馬退后,再放馬向前,跳過橋去。”孫權收回馬來,然后縱轡加鞭,那馬騰空一跳飛過橋南去了。
這首詩專詠危難之中寶馬救主。孫權“退后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
馬通人性,在主人危難之際更能表現出來。當年劉備騎“的盧”馬,在追兵將至時,縱馬下溪,行不數步,馬前蹄忽陷,浸濕衣袍。劉備禁不住大呼:“的盧,的盧,今日妨吾!”說完,那馬忽從水中涌身而起,一躍三丈,飛上西岸。如今張遼引軍殺至眼前,孫權縱馬上橋,見橋南已折板丈余,他走投無路,只得一聲鞭響,那馬騰空一跳飛過橋南。這種對馬的人格化、神化,與對馬的主人的神化是相比附、相烘托的。寶馬配貴人,暗示人物的命運非凡。“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劉備尚幼時,其家有“童童如車蓋”的桑樹顯示其貴;劉備襄陽遇險,有寶馬救主;曹操做夢“三日爭輝”,三國鼎立的天象已昭然分明;同樣,“逍遙津上玉龍飛”,也預示孫權大福大貴,將是鼎足東南的吳大帝
上一篇:三國詩詞《孫權之死》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孫氏殉夫》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