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滄《秋日山寺懷友人》唐山水詩鑒賞
劉滄
蕭寺樓臺對夕陰,淡煙疏磬散空林。
風生寒渚白蘋動,霜落秋山黃葉深。
云盡獨看晴塞雁,月明遙聽遠村砧。
相思不見又經歲,坐向松窗彈玉琴。
這首七律,題目的信息量很大: 有時間(秋日)、地點(山寺)、事件和人物(懷友人),不僅精確地概括出全詩的主要內容,而且也為全詩定下了凄清蕭爽的基調。
詩的第一聯,首先破出詩題“山寺”二字: 詩人獨坐在山間佛寺的樓臺上,時值黃昏,所見的是縷縷輕煙,所聞的是僧人敲出的時有時無的磬聲,煙與磬聲,都在空曠的林間漸漸消散……
這是個很能觸發懷人心緒的環境。詩人繼而破出詩題中“秋日”二字,把這個氛圍描摹得更充分:“風生寒渚白蘋動,霜落秋山黃葉深”。所謂“風生白蘋”, 暗用了屈原《九歌》中“登白蘋兮騁望”和宋玉《風賦》“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這兩個典故,再加上秋季最有特征性的“霜” (霜落秋山,霜摧黃葉),就把秋肅的寒意渲染出來,也將懷念友人的深情隱約透露出來了。也許,去年今日,詩人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之下與友人把酒論文的。一年一度清秋再至,今年今日自己卻在山寺獨坐,眼前的風生霜落,白蘋黃葉,怎能不勾起對摯友的懷想呢! 兩句詩里嵌進了“生”“動”“落”“深”幾個富于動作性的字眼,顯得氣韻流動,仿佛眼前的秋色正越來越濃,秋意越來越深,眷念友人的情懷也越來越難遏止了。
這番懷想形諸視聽,就是“云盡獨看晴塞雁,月明遙聽遠村砧”。云氣消散了,晴朗的夜空中,從遙遠的關塞飛來的鴻雁,不知是否會帶來友人的信息? 明月中天了,晚風傳送來遠處村落的搗衣聲,想是友人也在砧聲中懷念著我? 這一聯,意象蕭疏而情感深沉。盡管字面上不曾寫出 “友人”來,但“獨”字暗示出不與友人在一起的寂寞,“遙”字則曲折地流露出遠離友人的惆悵。十四個字似乎只是冷靜地寫景,但景的背后,蘊藏著熱切的情誼。
直到最后一聯,詩人才把對友人的思念明白地揭出: “相思不見又經歲”,原來一別經年,對友人的思念卻從未中輟過。為了排遣情懷,“坐向松窗彈玉琴”,希望琴聲能隨秋風傳到友人耳畔,相信知音能聽懂自己的心曲……
前人論劉滄詩作的風格,認為稍近李義山、溫飛卿。從本詩看,大體不錯。但它沒有李商隱那么華贍而隱晦,也不象溫庭筠那樣綺麗而朦朧。秋日蕭寺的山水景物,在劉蘊靈筆下,極有個性,明顯地帶有他固有的凄冷深沉的特色。這種特色,詩人甚至借助聲律來表現。如他有意選擇閉口 “侵” 韻(音、林、深、砧、琴,在唐代都有雙唇音韻尾,屬 “侵”韻字),吟誦起來,特別顯得悠遠深沉。又如一再使用拗句型(如“白”應用平而用仄,“黃”應用仄而用平; “又”應用平而用仄,“彈”應用仄而用平),分明是人為的不協律,借以增加詩句的抑揚跌宕,把山水景物的動人風致、懷念友人的心緒起伏,都傳神地再現出來了。
上一篇:趙文楷《秋已盡,琉球溽暑猶如盛夏,晡時雨過涼生喜賦》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