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柳宗元·江雪》鑒賞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一首耳熟能詳的詩歌,也是柳宗元詩歌中最受人贊頌的名作。它作于柳宗元貶謫之所永州。此篇無多文字障礙,不作詳細詮釋,只講以下三題。
一、意境——虛擬的超現實世界
詩篇提供給人們的是一幀“寒江獨釣圖”,在尺幅萬里的構圖中,讓你馳騁想象——
在這里,眾鳥飛盡,自然界一切靜穆;在這里,人跡罕見,人世間處處寂寞。總之,這是一個沒有春天,沒有歡樂,甚至沒有生命的“原始洪荒”! 詩人首先把人們引進了空闊、靜寂和死滅的境界中去。
但是,詩人筆鋒一轉,在一望無垠的廣闊空間里,攝入一個“雪原寒江,孤舟獨釣”的鏡頭,讓人們又感到荒原上的春色,冷峻中的溫暖,靜寂中的呼喚和死滅中的生機;還讓人們看到:“孤舟笠翁”和“寒江獨釣”的崇高形象,讓讀者的靈魂向巔峰升華。
二、哲理——高蹈的遺世獨立情趣
乍看,柳詩似乎只是給人以呈現自然景物圖,但當你進入它的詩的境界之后,就會使我們獲得豐富的情感信息——遺世獨立的情趣。這是當時封建士大夫的一種人生觀念。他們往往把世界看成自己對人生大徹大悟的“禪境”,他們就在這虛無縹渺的禪境中做著遺世獨立、高蹈隱遁的幻夢。他們在人生征途上的艱辛跋涉中是非常渴見到“生命綠洲”的,而“獨釣寒江雪”,正是所渴望得到的一束黑暗中的燭光。因為現實中充滿著善與惡、美與丑、真與偽,以及歡樂與苦難的矛盾斗爭,事實上并不存在“獨釣寒江雪”那樣的靜穆美好的境界。但是,作為一種心理補償,需要有這種境界的存在。這是由于它提供了一尊人格獨立、意志偉岸的崇高形象,使進退維谷的人士們,于沉黑的心靈里亮起一束光華,從而獲得某種慰藉和鼓舞。
三、藝術——對立諸因素的平衡
此詩在詩歌藝術構思和表達手法上,一個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把若干對立因素加以有趣的組合。
我們如能細細體悟其中的藝術構成,可以見到它的多重的對比層次:
第一、積極與消極的有機結合。這種結合,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的消極抗議,同時又是對怯懦人們的一種積極引導。它既是一次逃遁,又是一次掙扎。
第二、極小與極大(即眾與寡)的巧妙統一。此詩的信息載體極小(全詩只四句二十個字),而承載的信息量卻極大(即豐富的暗示性象征世界),所蘊藏的信息值也極高。
第三、喧鬧與孤寂的有趣組合。“千山飛鳥”、“萬徑人蹤”,把一個人世間的諸多紛爭和大自然無比的喧鬧形象,而十分簡潔地表現了出來。但詩人卻又用了“絕”、“滅”的否定性語詞,加以徹底否定,把一個喧囂世界,歸之于虛無,化之為孤寂,使之同詩人“復歸寧靜”的旨趣相合;與“絕”、“滅”對應,又用了“孤”與“獨”,更濃化了孑然卓立的氣勢。
第四、冷與熱的突出對比。詩中的“漁翁”所處的環境,是一個沒有生命活動的酷寒世界。但在這里,卻有不畏嚴寒、孤舟獨釣的“簑笠翁”的活動。其動力,一定是內在生命的巨大潛能,使詩歌最終表現了敢于同惡勢力抗衡的無比熱情和決心。
上一篇:《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孟浩然·永嘉上鋪館逢張八子容》鑒賞
下一篇:《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王維·渭川田家》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