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
長史畫神獨感神,高步區中無兩人①。
雅而逸,高且直,形生虛無忽可親。
降魔大戟縮在手②,倚天長劍橫諸紳③。
慈威示物雖凜凜,在德無秋唯有春。
吾知真象非本色,此中妙用君心得。
茍能下筆合神造,誤點一點亦為道④。
寫出霜縑可舒卷,何人應識此情遠。
秋齋清寂無外物,盥水焚香聊自展。
憶昔胡兵圍未解,感得此神天上下。
至今云旗圖我形,為君一顧煙塵清⑤。
【注釋】
①區中:人世間。②縮:取也。《戰國策·秦策》:“縮劍將自誅”。③紳:束在腰間,一頭下垂的大帶。④誤點: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四:“(曹不興),孫權傳畫屏風,誤落筆點素,因就成蠅狀,權疑其真,以手彈之。” ⑤“為君”句:化用李白《永王東巡歌十一首》:“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煙塵:指戰亂。
【評說】
本詩選自《全唐詩》卷八二一。
皎然(730—799),唐代詩僧,俗姓謝,字清晝,湖州長城(今淅江湖州)人,與齊己、貫休齊名,為唐代三大詩僧之一。皎然漫游全國各地,至德后,定居湖州。與顏真卿、顧況、韋應物、靈徹、陸羽等人友善,相互唱酬。皎然詩格清壯閑適,在大歷、貞元年間,頗負盛名,有《皎然集》,又有詩歌理論專著《詩式》、《詩議》,并傳世。皎然精通畫理,熟諳畫技,寫了好多首題畫詩,是唐代繼杜甫后又一位重視溝通詩畫藝術的詩人。
周昉(生卒年不詳),唐代畫家,字景玄,一字仲朗,京兆(今陜西西安)人,官至宣州長史、越州長史,故世稱“周長史”。他擅畫人物,寫真、佛像、仕女,均精妙超絕。朱景玄將他的畫列入“神品”中,(《唐朝名畫錄》),米芾《畫史》將他與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并稱為四大人物畫家。本詩是皎然題詠周昉畫于宣州禪定寺的毗沙門天王佛像畫,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云:“(昉)於禪定寺畫北方天王,嘗于夢中見其形象。”毗(pi)沙門天王,即北方天王,佛教護世四大天王之一,是守護在須彌山北方的天神。
皎然通過這首題畫詩,闡發了創作鬼神“形生虛無”的繪畫理論問題,也抒寫了他冀望天神為人民消災除難的良好愿望。詩的前八句,直承詩題,描寫畫面上毗沙門天王的形象。周昉筆下的天神,高大、頎長、雅逸,手握“降魔大戟”、“倚天長劍”,為人類消弭災害,凜然而可親,慈威而有德。皎然以驚人詩筆,總寫周昉的畫藝,為全篇創造一種攝人心魄的氣勢。“吾知真像非本色”以下四句,是詩人觀畫的感想。真像,即畫上的毗沙門天王,畫家筆下的真像,并非毗沙門天王的真面目,天神本無色相,只不過是周昉心中“意”的外化。朱景玄說周昉曾夢見他的形象,也只是傳聞而已,不足為據。周昉依據“形生虛無”的藝術觀,根據“心中妙用”、表情達意的需要,想象出一位可親可愛的天神,不必拘泥于筆墨具象,也不受描寫對象的限制。這種描寫鬼神的創作思想,對后代神鬼畫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詩的后八句,揭出畫家的創作意圖,也體現出詩人的意愿。秋日,在清齋里,詩人盥手焚香,恭敬地展卷觀畫,他領悟了畫家畫作此圖的真正用意。原來,安史亂后,北方遭到戰亂的破壞,人民生靈涂炭。周昉畫作北方天王,希望這位守護北方的天神自天而降,“一顧煙塵清”,平息戰亂,為人民消除災難。周昉藝術構思的匠心,在畫面上難以表達,但被詩人皎然體察出來了,經他的點拔,藏于畫家心中的良好愿望,便借助于題畫詩,和盤托出。本詩獨特的藝術功能,也就體現在這上面。
上一篇:《周昉畫美人歌》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和孫珪秘丞說章草書》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