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千江
云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皋蘭。營屯繡錯,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關。鏖戰血猶殷。見陣云冷落,時有雕盤。靜塞樓頭曉月,依舊玉弓彎。 看看,定遠西還。有元戎閫命,上將齋壇。區脫晝空,兜零夕舉,甘泉又報平安。吹笛虎牙間。且宴陪朱履,歌按云鬟。招取英靈毅魄,長繞賀蘭山。
鄧千江一生有多少詞作,如今已不得而知,留傳下來的只有這一首,而只此一首,就使鄧千江在金代詞壇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楊慎在《詞品》中說:“金人樂府稱鄧千江《望海潮》為第一,此詞全步驟沈公述上王君貺一首,而繁縟雄壯,何啻一倍過之,不止出藍已也。”
《望海潮》詞題下有“獻張六太尉”,可知是獻贈作品一類。《中州樂府》中收有張太尉信甫詞一首,張六太尉或許就是張信甫。據劉祁《歸潛志》記載:“金國初,有張六太尉,鎮西邊,有一士人鄧千江者,獻一樂章《望海潮》云云,太尉贈以白金百星,其人猶不愜意而去。詞至今傳之。”這就是目前我們知道的關于這首詞的本事了。
詞作開篇就給人一種雄渾壯闊的豪邁氣勢,“云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皋蘭。營屯繡錯,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關”。這六句,接連使用兩個四四六句式,筆力雄健,節拍急促,展現了邊塞古城蘭州的險要地形和守邊軍隊的雄偉軍威。“云雷天塹”,指皋蘭城外的黃河,黃河之水奔騰向前,水氣如云,吼聲如雷,有如一道天然屏障。“金湯”即金城湯池的略稱。
這里形容城池的穩固。皋蘭是蘭州的舊稱。鄧千江是甘肅臨洮人,他對蘭州一帶的地形自然熟悉,也有一種親切感,描繪起來不僅得心應手,還透出一種自豪,“名藩自古皋蘭”,就是對蘭州古鎮由衷的贊嘆。“營屯繡錯,山形米聚”兩句,作者變換了角度,是居高臨下,俯觀全局的感受。營屯繡錯,比喻守邊將士的一座座營帳,縱橫交錯,排列整齊,有如錦繡之錯置;山形米聚,說的是邊塞一帶重重疊疊、起伏連綿的大小山巒,凌空看去,就像將領們研究軍事行動時使用的模擬地形的聚米假山。《后漢書·馬援傳》中馬援勸光武帝出兵時有:“援于帝前聚米為山,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這兩句高空縱覽的描繪,生動形象,可以看出作者很強的概括能力和表現能力。“襟喉百二秦關”是對前面六句的總括,百二秦關,語自《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山河之險,懸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意謂秦國地勢險固,二萬人馬就可以當得諸侯百萬之兵。以上幾句,十分概括地道出了蘭州古鎮的總體形勢。險峻的山川地形同肅殺威嚴的軍陣軍容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強有力地表明了邊防要塞的堅不可摧。
邊陣得以穩固,同將士們的浴血奮戰是分不開的,上片的第二層內容就是寫戰爭。作者承襲了前代作家描寫戰爭的技巧,沒有做正面的刀對刀、槍對槍的廝殺描述,而且落筆于激戰后尚未打掃戰場時的那種獨特的凄涼景象。“鏖戰血猶殷,見陣云冷落,時有雕盤,靜塞樓頭曉月,依舊玉弓彎。”鏖,表示戰斗的激烈。顏師古注:“鏖謂苦擊而多殺也。”殷,這里讀作煙,指血色黑紅。一場惡戰剛剛停歇,空曠的戰場上尸橫遍野,血流成渠,殷紅的血色令觀者為之動容。天空陰云冷冷,似乎在為戰士們的慘死而悲戚。此時,那些成群結隊的鷹雕顯得格外活躍,它們盤旋著,俯沖著,爭食著戰士們的尸體。其情其景,令人慘不忍睹。然而詞作者的目的不在揭示戰爭的悲慘,所以筆鋒又轉。靜靜的邊塞,一彎曉月懸掛樓頭,好象一張彎彎的玉弓。戰爭結束了,邊塞又恢復了那種令人不安的寧靜,只有那彎玉弓般的曉月,高懸夜空,像要提示戰士們,戰爭隨時可能再次來臨,不可放松警惕。
下片以“看看”領起,盛贊張六太尉統帥的邊地將士們的赫赫戰功。“定遠西還。有元戎閫命,上將齋壇。區脫晝空,兜零夕舉,甘泉又報平安。”定遠指漢代名將班超,班超曾在西域各地轉戰達三十一年之久,多次平定了北匈奴貴族的變亂,保護了西域各族的安全,鞏固了漢在西域的統治,戰功卓著,后被封為定遠侯。作者這里用班超比張六太尉,意在突出張太尉的功績。“元戎閫命”元戎即主帥。閫命指將命。這句同下句“上將齋壇”連用兩個典故。前句出《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西漢文帝時,匈奴常常侵擾,文帝深以為患。當時的云中太守魏尚鎮守邊關功績卓著,匈奴聞風遠避,但他小有過失就被處以重罰。于是馮唐在文帝面前替魏尚辨解,話中有:“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另一典故見《史記·淮陰侯列傳》,蕭何幾經周折,說服了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蕭何說:“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作者用這兩個典故,分別以魏尚和韓信兩員歷史上的名將比喻張太尉,極盡夸贊他的軍事才干和受到的朝廷的重視與信任。接下去寫敵壘形勢。區脫借用匈奴語,即甌脫,邊防哨所的意思,這里用來指西夏營壘。兜零是舉烽火用的器具。甘泉為秦漢時的宮名,舊址在陜西淳化甘泉山上。漢文帝時,匈奴十四萬騎入侵,烽火曾燃及甘泉宮。這里的甘泉是借用其名。以上三句說,敵人的營壘已空無人影,每晚邊地都要燃放一炬平安烽火,向內地傳報沒有戰事的消息。這是從反面,從敵人已逃遁得無影無蹤來進一步反襯守邊將士們的功勞。
敵兵遠遁,邊地平安,自然要有一番慶賀。作者寫軍旅中的宴飲歡歌也別具特色,“吹笛虎牙間,且宴陪朱履,歌按云鬟”。虎牙,指將士。此刻,高吭嘹亮的笛聲回響在邊塞軍營。酒席宴間,盛妝的歌女們成群結隊,且歌且舞,人們盡情地享受著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勝利喜悅。然而,作者沒有忘記那些戰死沙場,無法參加勝利慶典的戰士們,用“招取英靈毅魄,長繞賀蘭山”作結,意味深長。人們懷著深沉的哀思為死難戰友的亡靈祭奠招魂,愿英靈們的赤膽忠魂長留天地間,像賀蘭山一樣不朽長存。
這首詞用典比較多,使得有限的字數包容了更多的內容。此外,全詞自始至終貫穿著一股豪放雄壯的氣勢,即使是寫“鏖戰血猶殷”的肅殺戰場,也不給人以悲觀低沉,而使人從悲壯中激發起新的斗志。正因為有這股雄壯的氣度,鄧千江和他的詞才受到后人的極高贊譽。
上一篇: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江淹《望荊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