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游墓(白兔有馴)》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白帖》:“后漢方儲,幼喪父;事母,母終,負土成墳。白兔游其下。”又,《宋史》卷四百二十三《楊大異傳》:“楊大異字同伯……十世祖祥避地醴陵,因家焉。祥事親孝,親亡哀毀,泣盡繼以血,廬墓終身,有白芝、白烏、白兔之瑞。事聞于朝,褒封至孝公。賜名木植墓道,以旌其孝。”
【釋義】白兔原是古代祥瑞,如《后漢書·光武帝紀下》:“日南徼外蠻夷獻白雉、白兔。“白兔游墓”是孝親的典故。
【例句】枯木生連理之枝,白兔有馴擾之性。祥瑞如此,吉慶必來。(末唱)連枝異木新,見墳臺白兔如馴。(高明南戲《琵琶記》第四十二出《一門旌獎》〔六么令〕趙五娘麻裙包土葬公婆,與后漢方儲事略同,因而用白兔游于墳的典故,以稱頌其孝行。
上一篇:元曲典故《白云思親》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白發千丈》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