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注釋|賞析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②,正是河豚欲上時③。
·注 釋
①惠崇:北京著名九僧之一,建陽人,能詩善畫。春江晚景:惠崇畫了兩幅春江晚景圖,一幅是戲鴨圖,一幅是飛雁圖。
②蔞蒿(lou hao):淺水或洼地生的草,花淡黃,莖可以食。蘆芽:蘆葦的嫩芽,也稱蘆筍。
③河豚(tun):魚名,味鮮美,但含有毒汁。
·導讀入境
這是一首題畫詩,原有兩首,這里選了第一首。原畫的作者惠崇,是宋初的詩僧和畫家。《圖工見聞志》說他工畫鵝雁、鷺鷥和寒汀遠渚的景致,為王安石、蘇軾等人所推崇。詩人憑著對這幅畫的欣賞力,生動地描繪了畫中的景色,又抒發了自己的獨特感受。
早春的江邊,青青的一片竹林與紅艷艷的兩三枝桃花交相輝映,分外鮮艷。翠竹旁邊,布滿了新生的蔞蒿和蘆芽。這些翠竹、紅花、蔞蒿、蘆芽倒映在春江綠波之中,為江中增添了一道怡人的美景。江中一群鴨子鳧游嬉戲,洋洋自得,它們最先感受到了春天的江水已變暖。春回大地,陽氣上升,這時潛伏于暖流之下的河豚,正欲逆水上行。早春的江畔,即將出現人們捕捉河豚的熱鬧情景。
·賞 析
本詩為題詠惠崇山水畫而作,描繪江南早春景色,給人以強烈的季節感,生活氣息十分濃厚。寫桃花為“兩三枝”,水剛變暖,故“鴨先知”,蔞蒿初生蘆芽很短,河豚正要隨潮而上。不但詩中有畫,而且可以引導我們更深入地體會畫意。“春江水暖鴨先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作者通過鴨子寫水溫,用視覺形象表現觸覺感受,同時給人以哲理的想象,為后人所經常引用。
江水何時由冷變暖,準確時間,恐怕人們不得而知,只有常在水中生活的鴨子感觸最深,因為鴨子天性喜歡戲水覓食,故能最先體會到春天的來臨、水溫的上升。詩人用此詩句,生動道出一個很普通的客觀真理:只有經常和某種事物接觸,即最熟悉它的人,才能敏銳地發現它的任何細致變化。從而說明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參加社會實踐的重要性。輕信他人,主觀臆斷,往往是靠不住的。
·思考題
“春江水暖鴨先知”對我們的學習有什么啟迪?
上一篇:蘇軾《題西林壁》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軾《琴詩》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