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故城。
金陵(今江蘇南京)是一個易于激發詩人畫家靈感的地方,因為它不僅有險峻的地理形勢和美麗的自然風光,而且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一連有六個短命的王朝建都于此。因此詠史懷古是到達此地的文人墨客不可少的節目。在中原飽受戰爭動亂之苦的韋莊四十八歲到五十二歲間兩次到金陵,可能在這時他看到六幅描繪金陵史事的圖畫,它觸動了詩人,他感昔傷今,而寫下了這首詩。
“誰謂”二句是有針對性。在韋莊之前那位曾寫過“日邊紅杏倚云栽”名句的高蟾有《金陵晚望》。其中寫道:“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高氏在金陵處處感到一片衰敗景象,而他卻沒有看到表現六朝衰亡的圖畫!因此,所謂“畫不成”是帶有激憤情緒的反語。韋莊也并非不懂。他只是以此作為由頭,揭示所謂“畫不成”的原因的底蘊。“畫人”們內心只注意迎合“世人”喜歡粉飾太平的庸俗心理,因此才不去表現六朝的“傷心事”。看來,“瞞”和“騙”是中國文藝家的痼疾,它歷史悠久,為世人所歡迎。六朝偏安江左,內戰、外戰不斷,有什么可夸耀的??墒橇o后人留的印象卻是富貴氣十足的“六朝金粉”或帶有飄逸色彩的“六朝煙水”,而詩人從自己親身的經歷出發,他在金陵所感受到的是歷史的沉重的一面。他看到的《金陵圖》恰恰和他的感受是一致的,因此對其他“畫人”的批評,正是對《金陵圖》作者的褒美。
那么《金陵圖》表現的是什么呢?“君看”句指出它是六幅描述“南朝事”的組畫,(可能一朝一畫),但畫中具體內容如何呢?詩人沒有寫,(在絕句中也無法寫)只用極空靈的一句“老木寒云滿故城”煞了尾。讀者不要以為這“六幅”圖畫都畫的“老木寒云”,此句只是用“老木”、“寒云”、“故城”三個意象來暗示《金陵圖》中所表現的六朝,不是繁華興盛、也不是超凡脫俗,而是它的蕭條、凄涼、沉窒和衰敗。從六朝的歷史教訓,詩人必然想到現實,北方已經戰爭踐踏成“赤里千地”,而且戰火仍在燃燒。南方也充斥了腐朽與衰敗,唐王朝大約已走到了歷史的盡頭。這一點,詩人已經朦朧地感受到了。
題畫詩雖然產生于六朝,但到唐代才繁盛起來,大多題畫詩都要細致描繪畫中景物,然后抒情敘事。而此詩以議論為主,通過議論以攄寫詩人的憂懼之情和無限的傷感,對于畫的內容卻只以暗示和象征手法一筆帶過,將圖畫中的空白留給讀者自己去想象。
上一篇:翁卷《野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儲光羲《釣魚灣》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