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風
遵大路兮,摻執(zhí)子之祛兮。
無我惡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摻執(zhí)子之手兮。
無我魗兮,不寁好也。
對于《遵大路》的題旨,歷代人們有不同的解釋。《詩大序》認為是“思君子也。莊公失道,君子去之,國人思望焉。”此說未免穿鑿。而朱熹則認為是屬“男女相悅之詞”,當是較為貼近的。這首詩描寫的是這樣一個情景:一個負心男子棄婦而去,那被棄的婦人緊緊抓住男人的衣袖和手臂,向他訴說衷曲。
全詩由內容相似的兩章組成,每章四句,極簡單而又包含著極豐富的內心情感。
首句“遵大路兮”,用很少幾個字,勾勒出事情發(fā)生的場景,從而為讀者提供了想象、聯想的線索。眾所周知,《詩經》的藝術手法可用“賦、比、興”三字概括。本詩所用,為純賦之體,完全是對被棄者行為,話語的白描述說。首句勾勒的畫面雖不太清晰,但讀者就可把自己的想象,界定在一條大路上,想到全詩所表現的棄婦之哀,大路,是否也是無路可走的女主人公痛苦內心的反襯呢?也未可知——世上大道千千萬,而我獨無路可行焉!由此看來,大路就不僅是客觀存在,而且是與內心情感結合的統(tǒng)一體了。而后,作品所展的畫面,轉入了對人的描寫,“摻執(zhí)子之袪兮”,緊緊抓住你的衣袖啊!這不僅僅是人的出現,而且是一個女子抓住一個男子的那雙手的特寫鏡頭的推出,從而使尖銳的矛盾沖突,一下子就凸現在面前,并開始籠罩了一層悲涼之霧。三、四句進一步深入到人物內心世界,是女子在苦苦哀求,“無我惡兮,不寁故也”。“寁”:(zan)快捷,速迅之意。此兩句大意是,不要嫌棄我,不要這么快就忘記故舊之情啊!她還抱著一線希望,希望那男子看在過去的情分上能回心轉意。這充滿了女子悲哀的詩句,使我們想起《詩經》中另一首名作《氓》,那也是描寫棄婦的,其中有這樣幾句:“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耽,指過分沉迷于愛情。說,通“脫”,解脫之意。)如果說《氓》中的棄婦表現的是一種悲憤情緒,她此時已能較理智地回顧自已失敗的愛情生活,那么,《遵大路》的棄婦則還深深沉浸在悲傷中不能自拔,她還抱著最后一線希望苦苦掙扎著。
后一章與前一章反復雜沓,更增添了纏綿悱惻之詩意。同時在內涵上也有著更進一層的意義。以“手”替“祛”,哀求之意更甚,也表現出拉不回,挽不住的情勢;“好”字,也是對前一章的補充,“不要這樣嫌棄我,難道這么快就忘了我們的感情曾有多好!”而非音節(jié)上的簡單重復了。
此詩盡管很短,但作者極善于選擇描寫的時機和角度,四句之間,層層遞進,由景而人,由人而心;二章之間,往返復沓,給人以豐富的想象余地。從表達效果上看,毫不遜于《詩經》中《氓》、《谷風》這樣同類主題的長詩。
上一篇:岑參《逢入京使》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采桑子》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