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這首詞以疏放的筆觸、奇特的想象,描繪了詞人理想的境界,編織了一個閃光的夢。因此,《樂府雅詞》綴其題曰“記夢”。然而,仔細玩味,讀者便可以發現詞人不是真的寫夢,而是借夢境寫生平的理想和追求,胸中的志向和抱負。
一開篇,詞人就用奇特的想象描繪了神奇的夢境:云濤翻滾,晨霧迷漫,星光閃爍,斗轉星移,閃閃的群星象千萬條小船飄蕩在銀河之中。詞人也好象躋身其間,駕駛著一葉扁舟飛馳而過。夢境中詞人仿佛是在奔向天帝的住處,因而聽到了天帝殷勤的問訊:“你想奔向何方?”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詞人借寫夢境,實際上是寫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的憧憬。在現實中,女詞人的才華沒有施展的可能,在理想的王國里,詞人的人格和才華卻得到充分的尊重。“殷勤問”一語,就表示出一種平等、友好的關系取代了帝王與平民之間森嚴的界限,這正是處在封建專制的社會制度下的女詞人內心深處的理想,一個在人間無法實現的理想。
下片是詞人回答天帝的殷勤的問候,敘述自己的抱負和追求。“我報長路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意思是說自己雖有才學,能寫出驚人的詩句,但生在黑暗的時代,看不到前途和光明,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人生短暫而征程遙遠,這不能不使詞人發出惆悵的嗟嘆,一種生不逢時,才無所用的感傷流于筆端。“我報長路嗟日暮”一句,又是借用了《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詩意,表達了詞人對理想的追求和渴望,以及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甘愿上下求索的決心。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詞人表示要借助于鯤鵬南徙時刮起的巨風,在巨風的扶持之下,飛向理想的境界,這個理想的境界就是“三山”。“三山”是指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方丈、蓬萊和瀛洲,那里“黃金白銀為宮闕,飛禽走獸俱雪白,住有許多仙人,藏有不死之藥”,是美好生活的理想的所在。詩人在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希望在理想的境界中得到實現。“三山”就是詞人向往的理想境界的代稱。
這首詞構思奇特,想象豐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它寫出了作者對理想的上下求索,也寫出了這個理想境界的可望而不可及。詞人想飛向理想的境界,卻又因為自己是“蓬舟”而不得不借助鵬飛萬里時的“扶搖之風”。作者用一種含蓄蘊藉的筆觸,寫出了封建社會的女作家空有才華而無力施展,心懷理想卻又無法追求的一種特殊的精神心態。然而,作者表達的要求擺脫現實苦惱的那種豪邁雄健的氣概,追求美好生活的那種奮發而上的精神,使這首詞閃爍著奇異的光彩。黃蓼園稱其“無一毫釵粉氣”,自是確論。
上一篇:《江城 子密州出獵·宋·蘇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點絳唇感興·宋·王禹偁》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