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水調歌頭》原文|注釋|賞析
蘇軾
丙辰中秋①,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②。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③,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④,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⑤。
·注 釋
①丙辰:即神宗熙寧九年(1076)。
②子由:即蘇軾的弟弟,字子由。
③瓊樓玉宇:傳說中月宮里華麗的宮殿。
④綺戶:用綺羅做的低低的門簾。
⑤嬋娟:本指女子姿態美好,這里代指月亮。
·導讀入境
蘇軾一生屢遭打擊,但心胸曠達。這首詞作于任職密州的熙寧九年(1076)。蘇軾任職密州,是他仕途第一次遭逢挫折,這一挫折對他的思想產生 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這年中秋,作者望月懷人,思念起離別七年之久的弟弟子由,結合他當時的處境和遭遇寫成了這篇名作。
在這樣的夜晚,抬頭望青天,我不禁停下飲酒,手舉酒杯向天發問: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明月普照人間的呢? 也不知天上的宮殿,如今是哪一年了? 我真想乘著清風飛上月宮,可那里是不是很寒冷呢? 我恐怕是受不了。唉,在那里也未必比得上我在這月下人間和自己的影子相伴起舞啊。
夜深了,斗轉星移,皎潔的月亮圍繞著朱紅色的樓閣悄然移動,如水的月光照進了雕花鏤紋的窗戶里,灑在了不眠之人的身上。月亮啊,你不應該有什么怨恨吧? 可為什么總是在人們骨肉分離之時,用你那圓圓的光影來牽動人們的愁腸呢? 看來,人們的“悲歡離合”,月亮的“陰晴圓缺”,自古如此,不必以此為憾。那就祝愿人們能情誼長久,心心相印。雖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賞美好的月色,彼此思念。
·賞 析
這首詞借中秋賞月抒發了詞人當時內心十分復雜矛盾的感情。
這首詞構思巧妙新奇。詞的開頭作者就向青天發出了一連串的提問,借以渲泄他郁結胸中的復雜情感。接著以天上人間作為對比,用優美奇特的背景作襯托,集中地表現了作者出世入世的矛盾心理。以下重點描繪人間的美好,并以曠達的態度來看待現實,表現了積極樂觀的情緒。
下闕用圓月襯托別情。由于當時作者政治處境上正失意,兼及和弟弟蘇轍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郁惆悵,可謂由景生情。當面對著“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的美景,作者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同時在結尾道出了千百年來人們共同的心愿。寓意幽深,誠摯感人,不愧為文學史上的千古名句。
·思考題
本詩與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都寫了政治處境上的失意,試比較二者在排遣惆悵情緒上的異同點。
上一篇:李商隱《錦瑟》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清照《漁家傲記夢》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