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為人誠摯,《新唐書》說他交友有始終,他的詩《望月懷遠》曲折細膩地表現對遠方友人的深切懷念。
起句“海上生明月”,一下子把讀者帶入一個懷人的環境:一輪明月從遠遠的海上升起。實際上是作者懷念意中的人,而先用這么一句,好像他的懷念是明月引出來的。落想非凡,但含蓄不露。第二句寫自己兼寫對方,都是天涯游子,意謂彼此互相懷念。下文只就自己一面寫懷念之情,而對方的懷念不出一字,卻可于言外得之。這正是用筆高妙之處。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殆為此兩句所本。蘇東坡的“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白居易的“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自河南經亂……》),都是寫因望明月而觸動懷人的深情。它們同出一源,而寫來各極其妙,扣人心弦。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情人,深于情感的人。遙夜,漫長的夜晚。竟夕,通宵達旦。這里點出了詩的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愁人知夜長,因為懷念意中人,不能入睡,所以感到夜長。他陷沒于相思之中了。一個“怨”字,下得很不平凡,夜是無知覺的,而詩人竟對它生怨,其不自聊賴的心情不是更為突出嗎?詩人因夜長不能入睡,陷入相思之苦而生怨,是可以理解的,但詩人要排除它是不可能的,他哪能像木石的無情呢?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是聯接自己與遠人的紐帶,看到它就好象看到遠人。后以詩人吹滅蠟燭,讓可愛的月光充滿臥室。但時間流逝,月光旋即離開了臥室,詩人又披衣追逐到室外,沉醉在皎潔的月色中,念友的心情仿佛得到了滿足。可室外露水重,使他感到涼意,不能久留,于是又從室外回到室內。李白的《玉階怨》說:“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這是寫室內走到室外,與此詩的寫法不同,卻同樣表現了相思的深情。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不堪,不能。盈手,滿手,語本陸機詩:“攬之不盈手。”(《擬明月何皎皎》)佳期,美好的會面。李白送別友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張若虛寫閨情,“愿逐月華流照君。”(《春江花月夜》)都托意于明月,但畢竟都成為幻想。張九齡也產生過以明月捧贈遠人的念頭,但事實上這也是不可能的。既然不能捧贈,還是回去就寢做一個團圓的夢吧!詩人想用夢中團聚來擺脫現實中思友的痛苦,更見其情思繚繞,懷念的深切了。
這首詩寫懷遠之情,曲折而深至。由景到情,融情入景,幽思要眇,如往而復,真是一唱三嘆有遺音了。
上一篇:賈島《暮過山村》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牛嶠《望江怨》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