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王大刀三尺高,
妖兵一見魂飛掉。
慌忙跪在馬腳下,
口口聲聲來討饒。
遵王說:“你聽好,
再當妖兵吃一刀!”
——《太平天國歌謠》
這首歌謠刻畫了太平天國杰出將領賴文光的英雄形象。
賴文光,廣西人,1827年生,二十四歲時參加金田起義,后隨英王陳玉成轉戰皖鄂,1861年鎮守黃州,封遵王。太平天國革命后期,他會合捻軍張宗禹、任化邦部繼續堅持斗爭,1865年5月在山東曹州(今荷澤)高樓寨殲滅僧格林沁及所部騎兵,后數次給清軍以重殲。1868年1月不幸被俘,在揚州英勇就義。
歌謠的前四句,運用襯托的方法,寫遵王賴文光威武凜然的英雄氣概。 “遵王大刀三尺高,妖兵一見魂飛掉,慌忙跪在馬腳下,口口聲聲來討饒。”“妖兵”,是太平軍將士對清兵的蔑稱。這四句,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遵王立馬持刀,嚇得清兵魂飛魄散,顫顫驚驚地跪在馬前,直叫饒命。清兵對遵王的極大畏懼,襯托了遵王的英勇和神威。盡管從字面上看不出遵王的舉止行動,但作者突出地描寫了遵王殺敵用的大刀,勾畫了清兵討饒時的可憐相,便使遵王的形象凸現紙上。
最后兩句,通過遵王的語言,對遵王的精神氣質作了畫龍點睛的描寫。 “你聽好,再當妖兵吃一刀!”這話語是多么親切,又是多么嚴厲!它說明遵王對待被俘的妖兵,不是采取一律斬盡殺絕的態度,而是告誡他不許再當妖兵,為清廷賣命。據《曾文正公雜著》卷二記載,清朝最反動的軍事武裝——湘軍,其招募的兵卒多為農民, “樸實而有農民土氣為上,其油頭滑面,有市井氣者,有衙門氣者,概不收用。”湘軍如是,其它軍隊也大體如此。作為個體,這些士兵有農民的純樸,有思想轉變的可能。對這類清兵,遵王饒其性命,促其改邪歸正,正是分化和瓦解清軍的一種有效方法。從遵王對這個清兵的態度和處理上,可以看出遵王不僅是個殺敵的驍將,而且是個懂得斗爭策略的義軍領袖。
在藝術上,這首歌謠除了運用襯托的手法,還注意選用典型的人物語言來表現人物形象。遵王的話語很多,而作者僅選用了“再當妖兵吃一刀”這一句,卻很好地表現出太平軍將領特有的性格與氣度。
上一篇:《送別》原文|賞析
下一篇:《郎住一鄉妹一鄉(二首)》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