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吳偉業
枳籬茅舍掩蒼苔, 乞竹分花手自栽。
不好詣人貪客過, 慣遲作答愛書來。
閑窗聽雨攤詩卷, 獨樹看云上嘯臺。
桑落酒香盧桔美, 釣船斜系草堂開。
〔桑落〕美酒名。〔盧桔〕枇杷。
這首詩作于明崇禎十七年(1644),時作者因父死居太倉守孝,該詩是寫他的家居生活。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首聯是寫梅村的環境布置。“枳籬茅舍掩蒼苔,乞竹分花手自栽。”用常綠帶刺桔類灌木枳樹作圍籬,既防盜又美觀,茅草作成屋頂,冬暖夏涼,院內臺階有青苔掩映,反映出村居悠閑恬靜、清潔整齊的特點。詩人由于守孝在家,空閑頗多,除讀書作詩之外,就找些生竹栽種,又為花木分株移植,這些都是親自動手的,詩人樂在其中。頷聯是寫詩人性格的雅致。“不好詣人貪客過,慣遲作答愛書來。”自己不喜歡東家西家到處作客,但又喜歡家中不乏過訪的客人。希望朋友不斷書信來往,但又懶得作及時的答復。清程穆恒在箋注此詩時說:“予有句云:‘座上絕無騎馬客,案頭只有換鵝書。’為梅村進一解也。”這正道出了梅村雅正不俗的性格。喜歡同風雅的客友交往與通信,不愿意同閑雜之人交游,通套的書信也懶得答復。頸聯表現詩人村居安閑恬靜的生活情趣。“閑窗聽雨攤詩卷,獨樹看云上嘯臺。”雨天坐在窗前讀詩或寫詩,晴天在高樹之下,仰望高空云卷云舒,或者登東皋而長嘯,其樂融融。尾聯是表明其富足而安定的生活。“桑落酒香盧桔美,釣船斜系草堂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太倉緊挨著蘇州,魚米之鄉,士大夫階層的生活是富足的,喝著桑落美酒,吃上新鮮的枇杷果,在日常生活中,美酒佳果不斷。江南是水鄉澤國,平時漁船斜在門前,家門終日敞開,平安無事。其樂陶陶。
該詩寫于李自成攻進北京,崇禎帝縊死煤山的前夕,此時國內烽煙四起,中國農村能有這樣一塊樂土嗎? 這也不難解釋,當時的情況是西北、西南農民起義蜂起云涌,而太湖流域一帶,還比較安定;再者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往往高于生活;另有作者內心的安靜也必然也注入詩中。能從這三方面來考慮,這一疑問也就迎刃而解了。
上一篇:《桑茶坑道中(其二)·宋·楊萬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江村即事·唐·司空曙》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