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韓淲·步蟾宮》韓 淲
韓 淲
釣臺詞
三年重到嚴灘路①。嘆須鬢、衣冠塵土。倚孤篷、閑自濯清風②,見一片、飛鴻歸去③。人間何用論今古。漫贏得、個般情緒④。雨吹來云、亂處水東流,但只有、青山如故。
注釋 ①嚴灘路:漢嚴光垂釣處。《后漢書·逸民傳》載,嚴光少有高名,與光武帝同游學,光武帝思其賢,欲求之,“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②孤篷:孤舟。③飛鴻:鴻雁。④個般:這樣。
富春山居圖(局部) 【元】 黃公望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韓淲約于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至臨安(今杭州)官藥局,慶元六年賦歸,故有“三年重到嚴灘路”之句,作此詞時年四十二。告官歸里之時,再次路過嚴灘路,不禁感慨萬千,遂有此作。
“三年重到嚴灘路”,可謂創作本詞之端,憶及嚴子陵(嚴光,字子陵)遠離榮華富貴,拒不出仕,歸隱山林,該當何想呢?生逢南宋奸佞當道,國運不濟之時,像他這般耿介清高之士,自是多受排擠,因此不禁嘆道:“須鬢、衣冠塵土。”滿臉滿身灰塵自是寫實,但何嘗不是官場備遭傾軋,心所不適的內心真實感受呢?旅途勞累、心靈疲倦使得他只想一個人倚舟靜坐,任清風拂面,享受片刻安閑。思接千載,目窮萬里,青山碧水之間,忽見一隊征鴻,飛往南方。大雁已歸,更是勾起無盡的歸心。或許在詞人心中,覺得自己還不如這些鴻雁自由,又不能斷下決心,學嚴子陵歸隱垂釣,官債俗情何時了?
下闋以問句開頭,“何用”實際上是“不用”的意思。“人間何用論今古”,意謂天下大事,古往今來自是如此,又何須自己盤算操心呢?還不若放下心事,擺脫名韁利鎖的羈絆,遂性妄為,但求適己。最后一句“雨吹來云、亂處水東流,但只有、青山如故”復歸寫景,但又含不盡之意于言外。天空變幻莫測,云來云去;江流急湍險處,潮來潮往水自東流。不變的只有兩岸的青山,日日如故。頗有唐許渾《金陵懷古》中“英雄一去豪華盡,唯有青山似洛中”的意味。由此味及歷史,還不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個人不過是滄海一粟,終歸湮沒在歷史風云際會里。如此想來,則哲理無窮,也可以理解四年之后,韓淲終于下定決心,辭官歸隱。
歸隱如嚴子陵者,怕真是了無羈絆,無心俗務。如詞人者,都是歷經人間辛酸,幾經波折,國事無望,仕途曲折,人情傾軋,才看透世情,決心歸隱。本詞雖為歷史之慨,實則作者曲折掙扎的心跡,了然可見!(龔遠會)
上一篇:《兩宋詞·賀鑄·杵聲齊》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章謙亨·步蟾宮》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