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周邦彥·丹鳳吟》周邦彥
周邦彥
春 恨
迤邐春光無賴①,翠藻翻池②,黃蜂游閣。朝來風暴③,飛絮亂投簾幕。生憎暮景④,倚墻臨岸,杏靨夭斜⑤,榆錢輕薄⑥。晝永惟思傍枕⑦,睡起無憀⑧,殘照猶在庭角。況是別離氣味,坐來但覺心緒惡⑨。痛飲澆愁酒,奈愁濃如酒,無計銷鑠⑩。那堪昏暝(11),簌簌半檐花落(12)。弄粉調朱柔素手(13),問何時重握。此時此意,長怕人道著(14)。
注釋 ①無賴:等于說無意、無心。②翠藻:綠色的水藻。翻池:在水面上翻騰。③風暴:風急驟猛烈。④生憎:最恨。⑤杏靨:指杏花。夭(yāo)斜:裊娜多姿的樣子。⑥榆錢:即榆莢,因狀似錢而小,故稱。⑦晝永:白晝漫長。傍枕:倚枕而眠。⑧無憀(liáo):無聊。⑨坐來:本來。⑩銷鑠(shuò):消解。(11)那(nǎ)堪:怎堪,怎能禁受。昏瞑:傍晚。(12)簌(sù)簌:墜落貌。(13)弄粉調朱:謂打扮修飾。素手:潔白的手,這里也形容女子之手。(14)道著:說中。
百花圖(局部) 【明】 魯治 廣東省博物館藏
鑒賞 此詞寫作時間未詳,內容主要是表現傷春和離別雙重困擾中的心態意緒。特色在于選擇了意態熙鬧的仲春,表達了“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明湯顯祖《牡丹亭》)的感情。
詞作上片寫景,然而無不從“迤邐春光無賴”著筆,帶著“生憎”的主觀色彩。“翠藻翻池”寫綠色的水草被風吹翻在水面,“黃蜂游閣”是黃蜂在小閣中往來不定地飛來飛去,這都可以看作作者心緒不寧的主觀投射。至于“風暴”“亂投”“夭斜”“輕薄”“猶在”等詞匯更是詞人帶著強烈感情色彩的描寫。由于相思無聊,主人公雖白晝亦沉沉睡去,然而睡起時“殘照猶在庭角”,這無聊的一天仍未結束,煩悶的心情仍無以解脫。真是“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清納蘭性德《采桑子》)。
下片寫情,續上片而呵成。因為惱人春色,益動離心,則景與情仍然融為一片。“況是”一句點明是離別使心情更加慘淡,其實離別的痛苦早已滲透到上文主人公觀賞春景的目光中,此處明確強調,是詞人無法壓抑直抒胸臆。“痛飲”句言欲借酒澆愁,然而愁濃如酒也澆不化。這雖是自古而有的套話,比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就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之句,然而周詞多了酒與愁相較力之意,寫得特別。時近薄暮,看繁花飄落,更是有說不盡的離情別意。“昏瞑”二字回應上文之暮景殘照,章法周密。
一路回旋,蓄足筆勢之后,“弄粉”兩句脫口而出。早在《詩經·衛風·碩人》中就有“手如柔荑”的說法,《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也說“指如削蔥根”,這都說明了一雙美手對佳人有多重要:詞人正是抓住了這一特點,描述了這一雙“弄粉調朱”的“柔素手”。這是相思至極而生發出的幻象,然而寫得何其生動美好,仿佛此時所戀慕之人正出現在眼前,極幻亦極真。“重握”于何時?這一問,真是問到了虛無縹緲之處。“此時”二句又稍稍收筆,就是連這幻象也不能盡情地去描畫,生怕被人覷見而惹來麻煩,此又苦上加苦也。
本詞圍繞著“三無”“四時”著筆。“三無”即“無賴”“無聊”“無計”,“四時”即“朝來”“晝永”“殘照”“昏瞑”,從早到晚的時間順序。一層深進一層,回旋頓挫,筆勢如環,充分顯示出詞人在心態意緒描述方面的高度技巧。清真愛情詞、羈旅詞往往帶有敘事性,有很多篇目都有故事的痕跡,這首《丹鳳吟》是少數純粹抒情詞作之一。本詞純寫主觀意緒,不僅是一般的融情入景,而且是高度的移情。種種景物無不染上強烈的主體色彩。詞人以極其細膩曲折的筆觸.揭示隱秘細致的內心活動,刻畫春日因傷別而引起的百無聊賴的心理,可謂窮極工巧,入木三分。(付海婧)
集評 清·陳洵:“本是‘睡起無聊’,卻說‘春光無賴’;已‘殘照’矣,始念‘朝來’;已‘暮景’矣,因思‘晝永’;筆筆斷,筆筆逆,為‘迤邐’二字曲曲傳神,以墊起換頭‘況是’二字。不為別離,已是‘無聊’,縮入上闋,小歇然后轉出下句。二句不可連讀。‘心緒惡’則比‘無聊’難遣,故曰‘無計’。到此一步,已是盡頭,復做何語?卻以‘那堪’二句鉤轉,‘弄粉’二句放開;至‘怕人道著’,則‘無聊’、“無計’,一齊收起,惟有‘無賴’之‘春光’耳。三‘無’字極幻化。”(《抄本海綃說詞》)
上一篇:《兩宋詞·辛棄疾·丑奴兒近》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汪元量·傳言玉女》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