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
《苦寒行》,樂府歌曲名,曹操用以寫了“北上太行山”的時事,故后世又稱之為《北上行》。
漢獻帝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爭得冀州,各個擊破了鬧內訌的袁紹諸子,攻占了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等重鎮,袁紹的外甥、并州(今山西)牧高干懾于曹操威勢,表示投降。后來,高干聽說曹操要遠征烏桓,又脫離曹操,并打算用兵奇襲鄴城,因曹操已有準備,未敢輕動,只派兵拒守于壺關(今山西長治東南)。公元206年夏歷正月,曹操領兵從鄴城北出太行山征討高干。這首詩寫的就是這次進軍途中的情景。
全詩可分為四層, “北上太行山”至“雪落何霏霏”十句,主要描寫環境的艱苦與險惡,山高大陡峻,路曲折難行,北風怒吼,樹木發出凄厲的聲音,沿途布滿熊羆虎豹,人跡罕見,大雪紛飛。通過對北國嚴冬深山里景物、氣氛的藝術渲染,詩人把“苦寒”的程度細致而形象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產生了一種令人不寒而栗的效果。這種渲染,有真實的一面,更有人物在特定的環境下的特殊感受,在殘酷的戰爭中,一切都有點恐怖,到處都存在著可致人于死地的危險!接著的“延頸長嘆息”至“思欲一東歸”四句,寫置身于險惡環境中的征人的動態和心境,明確點出思歸的心愿。 “水深橋梁絕”到“斧冰持作糜”八句,寫軍隊在途中所受的煎熬。他們夜困深山野嶺,進退兩難,凍餒交加,面臨絕境,一切都寫得歷歷如見。最后兩句,詩人借用《詩經·豳風·東山》詩中描寫的周公東征三年還鄉時戰士們所受困苦的典故,以反襯這次行軍的艱苦困頓,表達了詩人同情長期征戰的戰士,渴望結束戰爭,實現統一的愿望。
曹操長年親自領兵行軍打仗,了解和同情廣大戰士所受的苦難。寫作時,他又把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語言也很純樸,因此讀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是反映古代軍旅生活的出色篇章。
上一篇:良時不再至|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菟絲從長風|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