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劉禹錫·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 閱金經【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3】。南陽諸葛廬【4】,西蜀子云亭【5】。孔子云:“何陋之有【6】?”
【注釋】
【1】馨:香傳四方,這里指美好的品德。
【2】調:彈奏。金經:指用金粉書寫的佛經。即《金剛經》。
【3】絲竹:指我國民族樂器中的管弦樂。案牘:指官衙中的文件,這里統指官衙中公務。形:指身體。
【4】諸葛廬:東漢末年諸葛亮未出山前在南陽郡鄧縣隆中隱居時住的茅草屋。
【5】子云亭:漢代楊雄字子云,他曾在成都潛心研究著述,為自己的書齋取名“草玄亭”。
【6】何陋之有:見《語論·子罕》篇。子曰:“君子居,何陋之有”。作者影射自己的陋室為“君子之居。”
【賞析】
這是一篇箴銘體短文,全文只有八十一個字,卻結構完整,層次井然,文字雋永,音調鏗鏘和諧,充滿了音樂感,讀來瑯瑯上口,頗有詩意, 饒有情趣。
銘文起始, 作者以比興手法寫出人們所崇仰的高山、仙名、深水、龍靈。“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以“山不在高”,“水不在深”來比喻自己居處的陋室。用“有仙則名”,“有龍則靈”來自況本人的德馨, 從而引出這篇銘文的核心:“惟吾德馨”, 作者巧妙地抒發了自己不注重事物表面的光彩, 而十分重視自己內心和道德品質的修行。也就是說一個人只要有美德留行于世, 居家雖陋, 卻仍可迥異凡俗, 光彩照人。
接著, 用“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兩句來描寫陋室外青翠的景色。用以說明自己的小屋雖陋, 但它卻充滿勃勃的生機。“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兩句述及作者交往的社交層次。他們個個都是學問淵博的飽學名儒, 而絕無凡夫俗子, 這更進一步說明了作者的高潔。“可以調素琴, 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四句, 前兩句作者用正敘法敘說自己雖住陋室卻可以高雅地彈琴, 靜心地念佛經。后兩句是用反敘法敘說住陋室的優越性。在陋室中絕無都市的喧囂, 嘈雜的絲竹樂舞之聲, 也不會因終日伏案判改公文案卷而使身體勞累疲倦。
最后, 作者將自己的陋室比作南陽諸葛亮的草廬, 揚雄在城都的草玄亭。他認為自己的陋室也可以與諸葛亮的草廬相媲美, 草廬里孕育出了西蜀丞相諸葛亮, 在草廬劉備與諸葛亮商謀出三國鼎立的雄謀大略, 這也從側面襯托出作者自認為是社會精英, 胸懷大志, 滿腹經綸。自己文才超群, 也可象揚雄一樣在陋室中潛心著書立說。最后作者用孔子《論語·子罕》 中的一句話, 作為銘文的結束。子曰:“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這一句話的應用, 表明作者不慕榮利、敝屣王侯, 同時也說明自己的這種行為、志趣完全符合圣人之道。
作者這篇銘文, 通篇押韻, 通曉暢達, 在短制尺幅中創造出的許多傳世名句, 其中以“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尤為膾炙人口,百世不衰, 具有很高的藝術魅力。這篇銘文雖短, 卻兼有奏議、書論、詩賦等多種文體之長。在短短八十一個字之中, 作者使用比喻、對仗、稱代、引證等多種表現手法, 把陋室的景, 人與事, 生動傳神地表達出來, 尤為精采的是, 寓意“君子居之”而不著痕跡, 從而使文章高度凝練而又逸趣悠長, 意蘊無窮。
上一篇:《古文觀止·《左傳》·陰飴甥對秦伯》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劉禹錫·陋室銘》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