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將大車
作者: 李登伍 【本書體例】
【原文】:
無將大車(1),祇自塵兮(2)。無思百憂(3),祇自疷兮(4)。
無將大車,維塵冥冥(5)。無思百憂,不出于熲(6)。
無將大車,維塵雝兮(7)。無思百憂,祇自重兮(8)。
【鑒賞】:
此詩解說較為分歧。《詩序》認為“大夫悔將小人也”。荀子則認為是“言無與小人處”之意。《鄭箋》進一步發揮認為是“周大夫悔將小人,幽王之時,小人眾多,賢者與之從事,反見譖,自悔與小人并。”這是一種傳統的看法。南宋的朱熹一反前人舊說,認為“此亦行役勞苦而憂思者之作”。今人對此詩亦有新說,為鑒賞方便起見,從今朱說。
這是一首被奴役者絕望之作,是所謂“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一類作品。
全詩共三章。
第一章寫被奴役者無窮的勞苦和不盡的憂思。“無將大車,祇自塵兮。”朱熹認為這是“興”,陳子展認為這是“賦”。他說:“愚謂不如以詩還諸歌謠,視為勞者直賦其事之為確也。”(《詩經直解》)今從陳說。開頭兩句是賦,直敘其事。無,不。將,用手扶、用手推的意思。“大車”,本是牛拉的貨車,現在不用牛拉卻用人的手來拉、手來扶,力小而載重,必然不勝其勞苦,這樣既無濟于事,又塵土漫天,苦不堪言。一開頭,作者就以極其簡潔的筆觸,勾畫出生活在黑暗陰冷的奴隸社會里,勞動者受到的肉體摧殘是何等的殘酷,何等的野蠻。寥寥八個字,為全詩渲染出一種凄涼的氛圍,為詩的發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礎。“無思百憂,祇自疷兮。”無思,就是不要思,不要想。百憂,各種各樣的憂愁。這兩句是說,勞動既已如此之繁重和辛苦,生活中的種種不平、不幸之事,又齊集心頭。他無比疲乏,因為他勞而無功;他無比愁苦,因為他倍受欺凌;他無比煩惱,因為他看不見希望。真可謂是“知我如此,不如無生?”怎么辦?還是達觀些吧!聽其自然,不要去想那些煩惱和憂傷吧。這樣想下去,只會有損自己的健康,只會自己生病,只會自己吃虧的。表面看來作者的胸懷是多么的通脫,多么的寬舒,多么的開朗。實際上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呻吟。無可奈何的哀嘆,是所謂長歌當哭啊。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被奴役者怨憤之深啊!這兩句極寫勞動者心胸的寬解,極寫勞動者的自我安慰,實際上是被奴役者不堪重壓之苦的自然生發,是哀苦無告者感情的自然渲泄。當然這樣的心態只能是一個心胸豁達的人才能具有。詩人就是由此出發來立意構思,來謀篇布局的。因而全詩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密不可分。
第二章、第三章與第一章意思相同,只是個別詞語作了更換,這是《詩經》慣用的反復的表現手法。第二章“無將大車,維塵冥冥”。冥冥,昏暗不明的意思。看來情況越來越嚴重了。作者告誡道,不要再用手推車了,不但費力不討好,而且揚起的塵土已把天空弄得昏暗不明了,行路也越來越困難了。“無思百憂,不出于熲。”熲,火光明亮的意思。不要再想了吧,想來想去也想不出希望,想不出光明之道啊!還是胸襟開闊些吧!
第三章“無將大車,維塵雝兮”。雝,是雍蔽的意思。看來情況更嚴重了,不要再用手推車,塵土越來越多,四面八方都被塵土遮蔽起來了啊!“無思百憂,祇自重兮。”重,累也。不要再想種種煩惱啊,只會自己受累啊!還是胸襟開闊些吧!
經過后兩章的反復吟唱,被奴役者的不幸既得到充分展現,他們憤憤不平之情,又酣暢淋漓地得到抒發,因而引起人們深深地同情,收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本詩作者不用比興,而用賦體,直抒其事,語氣鏗鏘,意味深長。整篇作者運用復沓手法直抒心曲,毫無矯柔造作之病,讀之令人頓生惻隱之心。雖然調子低沉,但確實是一首令人久而不忘的精品。
上一篇:《旄丘》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無羊》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