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滕宗諒·臨江仙》滕宗諒
滕宗諒
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①。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②,凄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芝動芳馨。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瀟湘八景圖(局部)【元】張遠 上海博物館藏
注釋 ①君山:在洞庭湖中,相傳為舜妃湘君游處,故又名湘山。蓬瀛:蓬萊和瀛州,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漢班固《漢書·郊祀志上》:“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雹诘圩樱夯实鄣呐畠?,這里指湘夫人?!冻o·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
鑒賞 范仲淹《岳陽樓記》開篇云:“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慶歷四年,即公元1044年。巴陵郡屬荊湖北路,治所在今湖南岳陽市。此詞寫秋日登岳陽樓望洞庭湖,當(dāng)是作者被貶為岳州知州時所作。
全詞寫出了八百里洞庭的氣魄?!八B天天連水”“分外澄清”概括出了洞庭五湖之廣,八百里之雄。對洞庭湖之盛景,前人詩文多有描述。唐王勃《滕王閣序》云:“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焙髞矸吨傺汀对狸枠怯洝穭t記述詳備:“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有人說此詞質(zhì)木無文,氣象比范文不如,那是因為詞受字數(shù)限制,無法鋪展備衍,但可貴的是作者寥寥數(shù)句便能攝其氣魄神韻,總其大略。作者也并非不能詳細委曲敘述,后來他有《岳陽樓詩文》記洞庭湖云:“東南之國富山水,惟洞庭于江湖名最大。環(huán)占五湖,均視八百里;據(jù)湖面勢,惟巴陵最勝。蘋岸風(fēng)物,日有萬態(tài),雖漁樵云鳥,棲隱出沒同一光影中,惟岳陽樓最絕?!薄叭沼腥f態(tài)”“漁樵云鳥”“出沒光影”,用筆不可謂不細。因此,此詞與眾多寫洞庭湖的詞作相比,可謂是環(huán)肥燕瘦,各擅其美。
化用前人詩句,也是此詞特色之一。寫湖水聲勢,引用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原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此處寫出了八月的洞庭湖,水勢盛漲,天容水色,渾然一體的氣勢。那湖面上滾滾蒸騰的云氣,一片彌漫,籠罩著云夢巨澤;那浩渺無邊的波濤,洶涌澎湃,巍峨的岳陽城也震動了。句式對仗工整,意境靈動飛揚,讀之使人倍感大氣磅礴,心胸激蕩。“蒸”字給人以云蒸霞蔚、龍騰虎躍、萬馬奔馳之勢;“撼”字,筆力千鈞,讓人仿佛看到了巨瀾飛動,“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蘇軾《水調(diào)歌頭》)的場景。岳陽城被壯闊的湖水所擁護,讓人想到如果沒有湖的涵養(yǎng)、滋潤,怎么能有百草豐茂、萬樹花開的美景?言外之意是假如沒有皇恩浩蕩,人們何來受享恩澤。
“曲終”二句引用唐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原句?!暗圩佑徐`能鼓瑟,凄然依舊傷情”緊扣題目,反復(fù)渲染,已經(jīng)把湘靈鼓瑟描寫得淋漓盡致了。傾聽妙曲,想見伊人,于是詩人筆鋒一轉(zhuǎn),直指美麗而神秘的湘江女神:“曲終人不見”,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悵惘之感。更具神韻的是,“人不見”后,以“江上數(shù)峰青”收結(jié)。因為由湘靈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絢麗多彩的世界,瞬間都煙消云散,讓人回到了現(xiàn)實世界。這個現(xiàn)實世界還是湘江,還是湘靈所在的山山水水。清孫兆溎云:“末韻皆用錢起律句,何巧合也?蓋古人名句,誰不習(xí)聞。適與景合,隨觸而來,固無意于蹈襲也?!?《片玉山房詞話》)一江如帶,數(shù)峰似染,景色如此恬靜,給人留下悠悠的思戀。詞中多用唐人詩句,運化自然,毫無凝滯之感,開宋人集句詞風(fēng)氣之先。(李飛躍)
鏈接 宋以后最受歡迎的琴曲之一——《瀟湘水云》。此曲乃南宋郭沔作,為其琴曲代表作之一。樂曲成功地表現(xiàn)出洞庭瀟湘山光云影、煙波縹緲的景色。全曲共分十段,依次為洞庭煙雨、江漢舒情、天光云影、水接天隅、浪卷云飛、風(fēng)起水涌、水天一碧、寒江月冷、萬里澄波、影涵萬象。從標(biāo)題可見此曲意境之豐富和景色的奇麗變幻。時史彌遠執(zhí)政,政局動蕩,國勢飄搖,故論者認為作者譜此曲抒發(fā)了憂國傷時與逍遙江湖的復(fù)雜感情。一說曲作于宋末元兵南侵后,郭沔由浙江移居衡州,泛舟瀟湘,借此曲以抒其故國之思與身世之感。樂曲為商調(diào)式。后人迭有加工、發(fā)展,傳世琴譜多達五十種,遂成為五百年來最受歡迎的琴曲之一。
上一篇:《唐宋五代詞·張泌·臨江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蘇軾·臨江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