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這首小詩描寫山中辛夷花 自開 自落的情景。“辛夷”,即木蘭,落葉喬木,又名木筆。“木末”,樹梢。“芙蓉花”,蓮花。因辛夷花苞的色與形都酷似蓮花,所以這里的芙蓉花喻指辛夷花?!皾緫簟?,山澗兩崖相向狀似門戶,即指山澗??字晒纭?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wenfu/guwen/201812081483.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北山移文》有“澗戶摧絕無與歸”句。有人說“澗戶”指山澗里的住家,不確。因詩中明言“寂無人”,空寂得沒有人跡,何來人家?
詩的前兩句,把辛夷花比作芙蓉花。它不僅開得那樣猩紅、燦爛,而且它開在高高的樹梢,俯臨深澗,又是那樣高標傲世。詩人選取 “芙蓉花”這一喻象,并敷設猩紅之色彩,形容辛夷花的彩艷奪人與勃勃生機。第三句筆鋒一轉,將辛夷花置于一個寂無人跡的深山幽澗之中。然而,就在這個人跡既無、人心不到、荒涼冷落、亙古寂靜的山澗里,卻有辛夷花歷盡千載萬載而生長著。它開花時即熱烈盛開,使這空寂得發冷發白的山澗野地一片火紅;它落花時也毫無惋惜地自行謝落,令人想到花瓣如繽紛紅雨灑落山中。它自開自落,順應著自然的本性,沒有人欣賞它,也無須人去欣賞它。它甘于淡泊,安于寂寞。顯然,這個在深澗中孤獨寂寞地自開自落的辛夷花意象,富有深邃的象征意蘊。我們從它的環境、生態、神情、氣度中,感受到了詩人晚年幽居輞川別業時那種虛融淡泊、追求自性清凈的情懷,感受到了詩人對于大自然自滿自足、清幽絕塵、冷然超然之美的沉迷; 同時,也感受到了詩人對于佛教所宣揚的萬物靜中有動、雖動而常靜的寂滅思想的領悟。而這諸多思想意蘊,如此復雜、微妙的心靈內容,都深藏于辛夷花在空寂無人的澗戶中紛紛開落的自然畫面之中。詩人并不外加任何抒情議論的文字,也沒有用一個禪典禪語,他只是以空寂之心入空寂之境,在空寂的基調上寫出了一首冷艷而飽含禪趣的詩。明人胡應麟 《詩藪》 稱此詩為 “入禪” 之作,聲稱“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說得比較抽象、玄奧。近人俞陛云說:“東坡《羅漢贊》: ‘空山無人,水流花開?!?世稱妙悟,亦即此詩之意境?!?《詩境淺說續篇》)揭示了此詩意境與禪家妙悟之境同一機杼,頗能切中肯綮。
《辛夷塢》所創造的清幽空寂之境,同詩人的另一名篇《鳥鳴澗》很相似。但二詩在創設意象和藝術構思等方面也有區別。即以表現手法而言,同是以動寫靜,《鳥鳴澗》側重于以聲寫靜,主要從聽覺感受方面捕捉自然界的聲息音響借以反襯靜境; 《辛夷塢》卻著意于渲染視覺意象——花的色彩及其紛紛開落的動態。清人李锳《詩法簡易錄》評此詩: “幽淡已極,卻饒遠韻?!惫P者認為,此詩意境雖幽淡,意象卻是冷艷的。詩人以動寫靜是為了顯示 “偶動亙靜”的佛理。他以艷筆反襯幽淡之境,或許是要表現“色即是空”的禪義吧?禪宗哲學從整體來說無疑是唯心的,但卻具有辯證的因素。王維在描繪自然山水中所體現出的藝術辯證法,同他熟習禪宗哲學的思辨方法是不無關系的。
上一篇:禪詩《贈龍華橫海老禪》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過融上人蘭若》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