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周邦彥·滿庭芳》周邦彥
周邦彥
夏日溧水無想山作①
風老鶯雛②,雨肥梅子③,午陰嘉樹清圓④。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⑤。人靜烏鳶自樂⑥,小橋外、新淥濺濺⑦。憑闌久。黃蘆苦竹,疑泛九江船⑧。
年年。如社燕⑨,飄流瀚海⑩,來寄修椽(11)。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12)。憔悴江南倦客(13),不堪聽、急管繁弦(14)。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注釋 ①溧水:今江蘇省縣名,在南京市東南。無想山:在溧水縣南十五里。②老: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長成。鶯雛;幼鶯。唐杜牧《赴京初入汴口,曉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詩:“風蒲燕雛老。”③肥: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肥碩。唐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紅綻雨肥梅。”④“午陰”句:午陰,正午的日影。清圓:圓正清晰之意。⑤“地卑”二句:指溧水地勢低濕,又靠近山而陽少陰多,需要常生爐子以去除衣上的潮氣。⑥烏鳶(yuān):烏即烏鴉。鳶,鷙鳥名,俗稱鷂鷹、老鷹。⑦新淥(lù):此指一溪春水。濺濺:流水聲。⑧“黃蘆”二句:與“地卑山近”句都是化用白居易《琵琶引》:“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此二句以白居易被貶謫的處境和心情自比。⑨社燕:燕子當春社時節往北飛,秋社時節往南飛,故稱社燕。⑩瀚海:此處泛指邊遠地區。(11)修椽:屋上的長椽子。燕子常依此筑巢。(12)“且莫”二句:化用杜甫《絕句漫興九首》:“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13)“憔悴”句:憔悴,因不得志而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江南倦客,詞人家在錢塘,地屬江南,故以此自稱。杜甫《夢李白》詩:“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14)急管繁弦:形容各種樂器同時演奏的熱鬧情景。急,快。繁,雜。出自唐白居易《憶舊游》詩:“修蛾慢臉燈下醉,急管繁弦頭上催。”
鑒賞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至紹圣三年(1096),周邦彥由廬州教授調任溧水縣令,是他一生中政治較為失意的時候。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詞人與朋友來到了溧水縣附近山林幽遠、林泉清秀的無想山歌舞高會,清酒買歡,本詞即作于當時。然而面對山川勝景,心懷憂戚的詞人并沒有隨眾而樂,而是把一腔苦悶抑郁、憔悴漂泊之情寄寓在了美景與杯酒之中。
詞的上片寫眼前之景。首三句以工筆描繪夏日景致:幼鶯在暖風中羽翼漸豐,梅子在雨水的滋潤下日漸肥碩,綠樹亭亭如蓋,在午日的照耀下,把清晰圓正的樹影投射在地上。其中“老”“肥”二字十分傳神地將靜態的景物以動態的過程展現出來,與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一樣,俱見雕琢鍛煉之功。由這幾句我們可知,由春入夏,風雨不斷,而詞人游賞之日,正是艷陽高照之時。此三句描寫清新可愛,并不見傷感之意。但緊承其后的“地卑”二句,卻直接道出了溧水地低近山、久雨濕重的惡劣環境,不悅之情已溢于言表。“人靜”二句,詞人寫眼前的飛鳥和小溪,狀貌清秀明快,似乎已由悲轉喜,但一個“烏鳶自樂”的“自”字,卻向我們傳達出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即“快樂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正如周邦彥《瑣窗寒》詞中所云:“想東園桃李自春。”自然界的事物只是順應他們的本性發展變化,又哪會管人的內心是悲是喜呢? 這兩句雖言“人靜”,看似心無波瀾,其清快的風格又與首三句相近,但是并不說明詞人心中不能暗藏苦悶。“憑闌久”三字承上啟下,既收束上文寫景之語,說明前面所繪之景皆是憑欄所見,又啟下文的所見所感。“黃蘆”二句,既是對眼前景色描寫,又用白居易被貶江州的典故,實為抒發內心的不得志。整個上片看似寫景,景物描寫又給人忽喜忽悲之感,雖讓人有點難以捉摸,實則其抒情的脈絡已暗伏其中。幾多身世之感,飄零之意,潛藏字里行間,正是要在下片噴薄而出。
下片詞人將自己比作春來秋去的社燕,漂泊無定,久留溧水亦不過是寄居此地。“年年”二字可見詞人心中積郁已深。正所謂宦海難行如逆旅,周邦彥少年時便外出游學,漂泊異鄉,自視才高卻一直未得拔擢,自然心中抑郁,惆悵難解。而愁到極處,必然反轉為他端,“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這一句可以有兩種解釋,一是超然物外,在醉鄉物我兩忘;一是苦悶至極,以痛飲麻痹神經。從“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三句來看,即使有盛筵妙樂可以讓詞人“一晌貪歡”(南唐李煜《浪淘沙》),他都始終無法忘記自己“江南倦客”的那份愁苦,就連酒也難能使詞人超越悲愁。結尾三句詞人預見到了借酒澆愁愁更愁的事實,故而“先安簟枕”,以遁醉時之愁,其心情的灰頹無奈由此可見。而“歌筵畔”一句,詞人又把身外的快樂與自己的哀愁并呈于讀者面前,不由得讓人又增一分同情。
這首詞以其筆意含蓄跌宕為人所稱道。不僅寫景細膩,景中藏情,其情感的表達也跌宕有致,故而梁啟超有“最頹唐語,卻最含蓄”(《飲冰室評詞》乙卷)的評價。俞陛云贊其“通首氣脈之貫注,頓挫之蓄勢,自是大家”(《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甚是中肯之評。(余雪利)
荷亭銷夏圖 【宋】佚名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集評 清·陳廷焯:“美成詞,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頓挫之妙。如《滿庭芳》……此中有多少說不出處,或是依人之苦,或有患失之心。但說得雖哀怨,卻不激烈,沉郁頓挫中別饒蘊藉。后人為詞,好作盡頭語,令人一覽無馀,有何趣味。”(《白雨齋詞話》卷一)
清·周濟:“(‘人靜’二句)體物入微,夾入上下文中,似褒似貶,神味最遠。”(《宋四家詞選》)
鏈接 詞的句中韻。在詞句中間用韻,謂之句中韻,又稱“藏韻”“短韻”。一般詩歌韻文形式皆在句尾用韻,但詞是一種新型的音樂文學形式,其歌詞的內在音律與曲調的外在樂律的配合,比之以往的詩歌韻文形式更為講究,故有時也采用句中藏韻的方法。對此,宋代沈義父《樂府指迷》論曰:“詞中多有句中韻,人多不曉。不惟讀之可聽,而歌時最要葉韻應拍,不可以為閑字而不押。”又清人杜文瀾《憩園詞話》卷一云:“宋詞暗藏短韻,最易忽略。如《惜紅衣》換頭二字,《木蘭花慢》前后段第六、七句平平二字,《霜葉飛》起句第四字,皆應藏暗韻。”這些都是對宋詞創作實踐中句中韻規律的總結。此外,如周邦彥《滿庭芳》“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首句開頭兩“年”字取出與韻腳“椽”字葉韻,即為句中韻。(據王兆鵬、劉尊明《宋詞大辭典》)
上一篇:《兩宋詞·晁補之·滿庭芳》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葉夢得·滿庭芳》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