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浙江省·古城紹興》古詩詞賞析大全
紹興,浙江省的歷史文化名城。春秋時越王勾踐在此筑城,即山陰,并成為越國國都。秦時會稽郡,治所也在此。唐時設越州,州治也在此。1130年,趙構在南京稱帝,史稱南宋,后在金兵進攻下,他退守越州,改越州為紹興,取“紹祚中興”之典,一直沿用至今。紹興古跡很多,城外有大禹陵和禹王廟,有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宴集處蘭亭,公元353年膾炙人口的《蘭亭集序》就是在這里寫成的。城東南角有南宋詩人陸游與唐婉相遇而斷腸的沈園。城西有因唐代詩人賀知章出名的鏡湖 (亦稱鑒湖)。現代文壇巨匠魯迅在這里誕生。這里還是民主革命烈士秋瑾的故鄉。1907年秋瑾女士在城內軒亭口就義。距古城7里還有個仙境般的東湖,風景如畫。總之,紹興是一個人文薈萃,景色秀麗的水鄉城市,是游覽勝地。
代謝鱗次,忽焉以周。
欣此暮春,和氣載柔。
詠彼舞雩,異世同流。
乃攜齊契,散懷一丘。
[詩名] 蘭亭集詩
[作者] 王羲之,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定居會稽山陰(今紹興),東晉著名書法家、文學家。出身世家大族,曾任右軍大將軍,世稱王右軍。性愛山水,善為文章。在書法藝術上成就卓越,有 “書圣”之稱。東晉永和九年 (353年)三月三日,他與名士謝安、孫綽等41人宴集蘭亭,宴會上,眾人在曲水流觴賦詩,規定觴(一種酒器)流至誰的面前,誰就必須賦《蘭亭》詩一首,如賦不出,就罰酒三觴。這首詩就是王羲之所作的詩。事后,王羲之匯集友朋的詩,并寫了一篇詩集序,就是著名的 《蘭亭集序》。
[注釋] ●蘭亭:蘭亭在紹興市西南14公里的蘭渚山下,臨溪而筑。353年(晉永和九年)上巳節(農歷3月3日),王羲之與眾名士,在此集會修禊(一種在水邊除災求福的活動),臨流賦詩,借景抒情,成為文學史上一次有名的盛會。●代謝二句:意思是萬物鱗次櫛比,新陳代謝,悠忽之間周而復始。周,循環不已。●欣此二句:欣逢此暮春時節,風和日暖,天氣柔和。●詠彼舞雩:對著天上的彩虹,載歌載舞。雩(yu,于),彩虹;也作求雨的一種祭祀解。●異世同流:有老有少,不同代,但情投意合,同舟共濟。●乃攜二句:意思說因此我們相攜而來,一齊進行修禊之禮,在這蘭渚山麓開懷高歌。契,同“禊”。●丘:山。指蘭亭所在的蘭渚山。
蘭亭鵝池
仰視碧天際,俯瞰淥水濱。
寥闃無涯觀,寓目理自陳。
大矣造化工,萬殊莫不均。
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親。
[詩名] 蘭亭集詩
[作者] 王羲之
[注釋] ●淥水:清澈的水流,即指流經蘭亭的曲水。●寥闃 (pu,鋪)句:意思是四周靜悄悄,一眼望不到邊際。寥闃,寂靜的意思。無涯觀,是看不到邊的意思。●寓目句:意思是人們看到的大自然都無不顯示出哲理。寓目,寄目,看到。陳,宣示,顯示。●大矣句:意思是偉大啊!大自然的杰作。●萬殊句:說自然界的萬物雖各不相同,但承受上天的恩澤則沒有什么不一樣。此句是贊嘆造物的公正。●萬籟二句:自然界各種聲響雖參差不同,但都與我相親相近。
流風拂枉渚,停云蔭九皋。
鶯語吟修竹,游鱗戲瀾濤。
攜筆落云藻,微言剖纖毫。
時珍豈不甘,忘味在聞韶。
[詩名] 蘭亭集詩
[作者] 孫綽,字興公,東晉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縣)人,早年隱居會稽,游放山水10余年。曾任尚書郎、永嘉太守、著作郎。他的詩、賦,刻劃景物,文辭工麗,對六朝山水詩有一定影響。在這次蘭亭盛會上,他除賦詩外,還寫了 《蘭亭集跋》。
[注釋] ●流風:飄動的春風。●枉渚:彎曲的水中小洲。●停云:靜止不動的云。●九皋:水澤深遠處。●吟修竹:在長竹林中啼鳴。●游鱗:游魚。●攜筆:提筆。●云藻:盛美的文章。●微言句:以微妙的言辭討論精深奧密的哲理。●時珍:應時的珍味美食。●忘味句:《論語·述而》記孔子在齊國聽到《韶》樂(相傳為虞舜時的音樂),竟然陶醉得三個月不知肉味。這兩句的意思是:應時的珍味哪里是不鮮美呢?而所以忘記了它們的味道,是因為聽到了象 《韶》那樣美妙的音樂。
松竹挺巖崖,幽澗激清流。
清散肆情志,酣暢豁滯憂。
[詩名] 蘭亭詩
[作者] 王玄之,東晉王羲之的長子,他也參加了那次蘭亭流觴賦詩,此詩即當時所作。
[注釋] ●松竹二句:上句寫松竹傲骨凌霜,巖崖高峻陡削;下句寫山澗清幽,澗水激湍有聲。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清散二句:上句抒寫詩人愉快的心情; 下句渲染集會的歡暢氣氛。肆情志,情志任意的表達。豁滯,憂,豁開了一切憂愁煩惱。酣暢: 歡暢地宴飲。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詩名] 人若耶溪
[作者] 王籍,南朝梁詩人。這是一首對后世影響頗大的詩,其中“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是膾炙人口的寫景名句。
[注釋] ●若耶溪:在紹興市南12里的若耶山下,北流入鏡湖。相傳西施采蓮、浣紗就在此。溪旁有浣紗石古跡。另一處浣紗石是在西施故里諸暨苧蘿村。●艅艎:船。●泛泛:飄飄浮浮的樣子。●遠岫:遠處的峰巒。●陽景: 日光。●回流:主流旁回流的逆流。●蟬噪:蟬鳴。●林逾靜:樹林顯得更加寂靜。●更幽:更加清幽。這兩句是以動寫靜,十分真切。●動歸念: 動了歸鄉的念頭。●悲倦游: 因倦游而生愁慮。
落景余清輝,輕橈弄溪渚。
澄明愛水物,臨泛何容與!
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
相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
[詩名] 耶溪泛舟
[作者] 孟浩然,唐開元十八年 (730年)冬,詩人在長安求仕未成,即離開科考這路,到江浙一帶漫游,此詩是游紹興泛舟若耶溪時作。
[注釋] ●水物:水中的游魚、水草等。●何容與:多么悠閑自得啊!●相看似相識:是詩人情感的流露,也包含著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多么相似的意思。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詩名] 回鄉偶書二首
[作者] 賀知章,字季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官太子賓客、秘書監,是“吳中四士”之一,和同代大詩人李白、杜甫友善,李白《對酒憶賀監》詩序說:“太子賓客賀公,于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李白的“謫仙”之名就是賀知章叫出來的。玄宗天寶元年(742年)辭官歸隱故鄉。這兩首詩就是回到會稽時所作,感情自然、逼真,語言樸實無華,尤其第一首是歷來廣為傳誦的名作。
[注釋] ●少小二句: 詩人于695年赴長安考進士,742年回鄉,離家50多年,歸來時已86歲,滿頭白發。想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鬢毛衰(讀cui,催),鬢毛疏落,變白。●兒童兩句:兒童笑問,言盡意止,而對詩人,卻成了重重一擊;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都包含在這平淡的問句中,弦外之音,哀婉備至。●近來句:在久客傷老之余,又發出人事無常的慨嘆,“半消磨”,意思是離鄉數十年,親朋沉淪,人事變化極大,有 “訪舊半為鬼”的意思,不少老人已成為故人了。●惟有二句:看到鏡湖的水波一如既往,更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觸涌上心頭。鏡湖,即鑒湖,賀知章的故居即在鏡湖之旁。陸游評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后人贊這兩首詩是源于生活、發自心底的好詩。
遙聞會稽美,一弄耶溪水。
萬壑與千巖,崢嶸鏡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輝滿江城。
人游月邊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佇,入剡尋王、許。
[詩名]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古長詩選12句)
[作者] 李白
[注釋] ●萬壑二句:描寫鏡湖四圍遠山千巖萬壑,倒影在鏡湖中,崢嶸奇麗。●秀色句:說山水秀麗難以形容。●人游二句:月夜泛舟鏡湖,月亮倒映湖中,好象人行月邊,舟游空中。●入剡句:說到剡中來尋找王羲之、許詢等這些古人的遺蹤。剡,剡縣屬會稽郡,是李白當年居住過的地方。《晉書》: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許詢、孫綽、李充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王羲之同好。此句表示詩人正踏著古賢人的足跡尋幽攬勝。
耶溪采蓮女,見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鏡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
[詩名] 越女詞 (五首選二)
[作者] 李白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 《黃庭》換白鵝。
[詩名] 送賀賓客歸越
[作者] 李白,唐天寶二年十二月,送老詩人賀知章告老返鄉 (會稽),賦此詩贈之。
[注釋] ●賀賓客:即賀知章。他每興酣執筆,好寫大字,下書三百言、五百言。●狂客:賀知章86歲時自號四明狂客,故稱。●山陰二句:用王羲之書寫《黃庭經》(一說《道德經》),跟山陰道士換白鵝的故事。《晉書》:“右軍寫《道德經》,換道士鵝。”《太平御覽》何法盛《晉中興書》曰:“山陰有道士養群鵝,羲之意甚悅。道士云: ‘為寫《黃庭經》,當舉鵝相贈’。乃為寫訖,籠鵝而去,甚以為樂。”這里詩人說賀知章老將歸故里,不妨仿效王羲之樂養天年。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
[詩名] 游山西村
[作者] 陸游
[注釋] ●山西村: 指山陰縣三山鄉。●臘酒:陰歷臘月釀的酒。渾:連糟在一起的米酒,故說渾。●足雞豚:表示有雞有豬肉,菜肴豐盛。二句表露了詩人在被朝廷拋棄的情況下,對農民的深情厚意和豐年的喜慶之情留下了深刻印象。●山重二句: 是詩人對山西村幽美的自然環境的獨特感受。同時也傾注了詩人對生活的激情,給人絕處逢生、別開生面的啟示。山山水水,重疊曲折,行游中常疑前面已無路,結果又豁然開朗,出現了花紅奪目、人煙密集的村莊,生活中也是這樣。●春社:立春后第5日為春社日,古代農民到這一天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祈禱豐年。●從今二句:詩人表現了對山西村戀戀不舍之情,說今后如還允許他乘著月光到村里閑游的話,他說不定什么時候會拄著拐杖來農家串門。
秦望山頭自夕陽,傷心誰復賦凄涼?
今人不見亡吳事,故墓猶傳霸越鄉。
雨花亂草迷復道,鳥翻黃葉下宮墻。
登臨莫向高臺望,煙樹中原正渺茫。
[詩名] 越王勾踐墓
[作者] 柴望,宋代詩人。
[注釋] ●越王勾踐墓:在紹興秦望山。今已廢圯。●秦望山: 勾踐墓所在處,當年秦始皇南巡會稽,登臨此山望南海,故得名。●今人二句:春秋時越國曾被吳亡,但后來勾踐臥薪嘗膽,終于滅吳。今日來此霸越之鄉,俯仰古今,倍感傷痛。此句言外暗指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報仇,將古代亡吳之事早就忘了。●雨花二句:以眼前景物抒今昔滄桑之感。復道、宮墻,均是越國宮殿故址景物。●煙樹句: 直指恢復中原之事渺茫無期。
寂寂青山抱古亭,疏竹曲水醉觴欣。
臨池學就龍騰勢,鐵劃銀勾躍古今。
[詩名] 紹興蘭亭
[作者] 王樹遠
[注釋] ●曲水: 蘭亭邊的溪水,臨溪有流觴亭,相傳就是當年王羲之與詩友們行曲水流觴游戲的地方。●臨池句:意思是說在池邊書法碑刻中學習古人如龍騰行云的高超書法藝術。蘭亭西有王羲之祠,祠中兩廊墻上嵌古代書法碑刻,其中唐宋以來書法家臨摹的《蘭亭序》就有10余種。●鐵劃銀勾: 指鵝池畔的“鵝”字碑,此“鵝”字世稱“鐵劃銀勾,勢如飛云”,傳為王羲之所書,而“池”字則為其子王獻之補寫成的。
上一篇:關于描寫《甘肅省·古城武威》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陜西省·古城西安》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