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鄭燮
四十年來畫竹枝, 日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 畫到生時是熟時。
以詩論詩和以詩論畫是中國文人的一種傳統。生活于清代的鄭板橋恰是這種傳統的繼承者和弘揚者。他的一生寫了許多旨在談詩論藝的詩作,這首《畫竹》便是其中的一首。
詩人于《畫竹》中所表達的是自己多年來攝竹入畫的經驗之談。他說:四十年來,我一直潛心畫竹。白天忙于技法的練習;夜晚進行藝術的構思。久而久之,筆下之竹終于達到了一種削繁就簡,以簡馭繁,不枝不蔓,恰到好處的化境。然而即使如此,我再畫竹時,依然不敢憑著技法的嫻熟而信手涂抹、隨意下筆,而是一如既往反復推敲,意在筆先,熟中求生。因為只有這樣,筆下的形象才能常畫常新,不落窠臼;藝術之道方可精益求精,日臻高格。
詩人這一番坦白是頗得畫家三昧的。他告訴人們:多實踐,多構思,多動手,多動腦,是提高繪畫水平的兩個重要方面和一條重要途徑;刪繁就簡,以少馭多,使筆下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豐富的表現力,是繪畫進入較高審美層次的重要標志;熟中求生,同中求異,是繪畫免入俗套,每出新意的關鍵所在。一個畫家只有具備了以上品格,才有可能不斷提高。不斷進步,進而達到藝術的巔峰。
同板橋的許多詩作一樣,《畫竹》語言暢曉,格調清新,讀來瑯瑯上口,別有一番韻味。
上一篇:《王維吳道子畫·宋·蘇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石蒼舒醉墨堂·宋·蘇軾》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