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吳淵·念奴嬌》吳 淵
吳 淵
我來牛渚①,聊登眺、客里襟懷如豁②。誰著危亭當此處③,占斷古今愁絕。江勢鯨奔,山形虎踞,天險非人設。向來舟艦,曾掃百萬胡羯④。追念照水然犀⑤,男兒當似此,英雄豪杰。歲月匆匆留不住,鬢已星星堪鑷⑥。云暗江天,煙昏淮地,是斷魂時節⑦。欄干捶碎,酒狂忠憤俱發。
注釋 ①牛渚:即牛渚山,位于今安徽馬鞍山西南,長江北岸。其北部突入江中,名牛渚磯,亦稱采石磯,形勢險要,為長江要塞津渡,傳說中李白捉月溺水處。②聊:姑且。襟懷:胸懷。③著:矗立,此處指建造。危亭:高處的亭子,此處指采石磯上的然犀亭。④胡羯(jié):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蔑稱,此處指金兵。⑤照水然犀:傳說點燃犀牛角可以照見水中怪物。《晉書·溫嶠傳》:“(溫嶠)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云其下多怪物,嶠遂毀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⑥星星:形容頭發花白稀落。鑷(niè):拔除。⑦斷魂:形容極其哀傷。
兩江名勝圖之馬鞍山 【明】 沈周 上海博物館藏
鑒賞 本詞是吳淵于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出知太平州,游牛渚磯時所作,登高遠眺,追思往事,抒壯志難酬的忠憤之情。上闋融情于景展現了雄奇壯闊的山水畫卷;上闋結尾和下闋開頭,追憶采石磯大戰勝利和然犀照水的傳說故事,在對古往英雄豪杰的懷念中抒發了世事維艱、壯志難酬之惆悵情懷。
登高眺遠,胸懷開闊;游登名勝古跡,更是感慨萬分。開篇即點明主體的“我”登上了歷史上著名的兵家必爭之地牛渚山然犀亭,縱覽長江天險,不禁心胸豁然敞開。一個“豁”字,統領以下七句。詞人不禁追問:是誰在此山頂建造了高高的然犀亭,獨自占有了古往今來這一使人慷慨激昂的地方? 這里并沒有直接回答,但是“曾掃百萬胡羯”和“英雄豪杰”卻是巧妙的不答之答。“鯨奔”“虎踞”設喻貼切,形象地表現了采石磯山勢雄偉險要,江勢風浪險惡,正是“一風微吹萬舟阻”的天造險境。面對山川險要的形勢,歷史上在此處發生的戰事一一涌上心頭。此處了無痕跡地化用典故,巧妙銜接。“曾掃百萬胡羯”指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直逼長江,虞允文至采石磯犒師,指揮將士,以海鰍船猛沖金船,大獲全勝。此戰大大增強了南宋軍民的信心,尤為文人念念不忘的快事。遙想當年激烈壯觀的場面,怎不生滿腔豪情? 身處然犀亭,自然想起“然犀照水”的傳說故事。“然犀”往往用來形容洞察奸邪,因此溫嶠(東晉中興名臣)自然也是詞人心中抵御外患、平定內難的英雄豪杰。“追念”一詞正是表達了詞人成為一位有眼光、有謀略的英雄豪杰的愿望。只可惜歲月無情,自己已經兩鬢斑白,壯志難酬,正是應了岳飛“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滿江紅》)之慷慨悲涼意境。主觀立志不成,客觀環境呢?“云暗江天,煙昏淮地,是斷魂時節”,三句是景語更是情語,喻指邊境形勢險惡與國家政局衰敗,兼以表達作者對深重國難的隱憂之情。滿腔憂情無以排遣,只好捶碎欄桿,一泄憂憤之情,撼人心魄。
《宋史·吳淵傳》稱其“才具優長,而嚴酷累之”,了解詞人歷任地方官,賑災濟民,重視戰備,就更能明白抒發的忠憤之情,乃是南宋壯志難酬的有識之士共通的情感。
全詞激昂悲壯,意境雄深,歷史感和現實感有機結合,堪稱佳構;用典了無痕跡,與全詞情景融為一體,由景及情,情景交融,酣暢淋漓地表達了南宋一代愛國志士共有的“報國欲死無戰場”(陸游《隴頭水》)的英雄憾恨。(龔遠會)
集評 清·況周頤:“崎嵚磊落,吐屬固自不凡。”(《歷代詞人考略》)
鏈接 尺幅千里的山水名畫——趙黻的《江山萬里圖》。趙黻是宋代京口(今江蘇鎮江)人,居住在長江邊的北固山上,長年與萬里長江朝夕相處,對長江兩岸的山水尤為熟悉,因而將眼中之景攝入筆端,自有一種變化無窮、美不勝收的藝術魅力。誠如清代學者夏文彥在《圖繪寶鑒》中所說:“(趙黻)作人物、山水、窠石、江勢波浪,金、焦二山,有氣韻,有筆力。”《江山萬里圖》是趙黻唯一傳世作品,有咫幅千里的藝術神韻,現藏故宮博物院。畫作中的山石粗硬,造型堅實,受到馬遠、夏圭畫風的影響;云霧、流水,適當參用米芾、米友仁的畫法,水墨淋漓,清秀淡雅。
上一篇:《兩宋詞·陳郁·念奴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張榘·念奴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