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范成大·念奴嬌》范成大
范成大
水鄉(xiāng)霜落,望西山一寸,修眉橫碧。南浦潮生帆影去①,日落天青江白。萬里浮云,被風(fēng)吹散,又被風(fēng)吹積。尊前歌罷,滿空凝淡寒色。人世會少離多,都來名利,似蠅頭蟬翼。贏得長亭車馬路,千古羈愁如織。我輩情鐘②,匆匆相見,一笑真難得。明年誰健,夢魂飄蕩南北。
注釋 ①南浦:《楚辭·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后世遂以南浦作為送別之代稱。②我輩情鐘:語出《世說新語·傷逝》:“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
鑒賞 這是一首贈別詞。抒發(fā)了作者與朋友離別之際的身世之感。
瀟湘圖(局部) 【五代】董淵 故宮博物院藏
起首“水鄉(xiāng)霜落”,點出送行的處所、季節(jié):江南的秋日。下句描寫所見的遠(yuǎn)方山景,前人詩文中多將美人眉毛比為山,如“眉黛遠(yuǎn)山綠”(唐溫庭筠《菩薩蠻》)、“畫作遠(yuǎn)山長”(歐陽修《訴衷情·眉意》)等,這里則反用之,將山比作美人的長眉,跳出窠臼,頗為新奇。下一句化用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句,雖只寥寥數(shù)筆,但是準(zhǔn)確精到地捕捉到了幾種景物的特點,勾畫出一幅江上寫意圖,生動真切。“萬里浮云”一句承接上面,化用唐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卻有著更深一層的含義:自己同朋友都是身在羈旅,漂泊輾轉(zhuǎn)不由自主,就像這天上的浮云,被風(fēng)吹到一起,又被風(fēng)吹散,它們的命運遭際,全然不由自己啊! 一語雙關(guān)中有著造化弄人的蒼涼悵惘。從開頭直到這里,作者都是在環(huán)顧四周遠(yuǎn)處的景物,下面一句“尊前歌罷”,方始收回視線,注意力回到眼前的餞行席,然而作者根本無心聽曲飲酒,所以接下來重又回到周圍環(huán)境上,境由心生,“滿空凝淡寒色”這一幕情景正是他此時的心境寫照。此時歌罷聲歇,在一片愁云慘淡、空寂蕭索中上闋戛然收束,留下久久不去的悵然。
下闋直抒作者的感慨。“別方不定,別理千名”(南朝江淹《別賦》),而作者卻說人世間的聚少離多都是因為名利,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言下有著明顯的嘲弄。“贏得”二字進(jìn)一步加重了這種嘲諷語氣,“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別賦》),讓古往今來那么多人傷感落淚的離別,竟然都是爭名逐利的結(jié)果! 詞中沒有說明是作者送別朋友還是被人送別,但從整首作品來看,作者被人送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在作者看來,名利就像蒼蠅腦袋那么微小,知了翅膀那么輕薄,那為什么還要為它作這種無謂的別離?在嘲諷世人時也順帶自嘲了一次,這其中又有著多少苦澀無奈?下句用王戎的典故,點出了自己的處境:自己既是“情之所鐘”的一個普通人,自然無法達(dá)到“圣人忘情”的境界,也不會渾渾噩噩茫然不覺情為何物。擺不脫七情六欲的羈絆,跳不出世俗生活的糾纏,只有繼續(xù)受著這樣的折磨煎熬,可謂“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耽閣”(王安石《千秋歲引》)。“匆匆相見,一笑真難得”貌似曠達(dá),實內(nèi)含辛酸,下一句不自覺又流露出了身世之感:自己和朋友都已經(jīng)垂垂老矣,明年不知還有誰能健康無恙如昔?今日一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見,只有在夢中彼此的魂魄才能穿越空間的阻隔,飄蕩到一起會面。作者雖然強作開解,但是仍然無法真正消除心中的郁結(jié),看似豁達(dá)的感嘆中,蘊涵著年華老去的悵惘。
這首詞從體現(xiàn)的心境上看,應(yīng)當(dāng)作于范成大晚年尚未致仕時。此時他已經(jīng)為官近三十年,仕途沉浮坎坷,屢屢升遷又遭貶謫,任職的處所也改換多次,可以說他的仕宦生涯都是在奔波漂泊中度過,在《吳船錄》中他直言自己的“不勝漂泊之嘆”。作者人至暮年,已然對世事倍感疲憊,對于宦途羈旅更是已經(jīng)厭煩,然而人生理想?yún)s始終未能成就,心灰意冷之余終于還是難以放下。在這種矛盾中他倍感痛苦,最終還是在淳熙九年(1182)選擇了辭官歸隱田園。
整首詞風(fēng)格自然,不事雕琢。作者心事沉痛悲感,卻故意用輕描淡寫的平淡口氣來抒寫,字里行間更增蒼涼。(張力)
上一篇:《兩宋詞·管鑒·念奴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張孝祥·念奴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