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夜半樂》
凍云黯淡天氣,扁舟一葉,乘興離江渚。①渡萬壑千巖,越溪深處。②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③片帆高舉。泛畫鹢 、翩翩過南浦。④ 望中酒旆閃閃,一簇煙村,數行霜樹。⑤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⑥敗荷零落,衰楊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紗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到此因念,繡閣輕拋,浪萍難駐。⑦嘆后約丁寧竟何據。⑧慘離懷、空恨歲晚歸期阻。凝淚眼、杳杳神京路。⑨斷鴻聲遠長天暮。⑩
【注釋】 ①凍云:將要下雪時凝聚的云。江渚:江中小沙洲。②越溪:若耶溪,在浙江會稽若耶山下。相傳西施曾浣紗于此溪,故又名浣紗溪。③樵風:據南朝宋孔靈符《會稽記》所載:“射的山南有白鶴山。此鶴為仙人取箭。漢太尉鄭弘嘗采薪,得一遺箭。頃有人覓,弘還之,問何所欲。弘識其神人也,曰:‘常患若耶溪載薪為難,愿旦南風,暮北風’。后果然。(見《后漢書·鄭弘傳》)因稱若耶溪之風為鄭公風,或樵風。商旅:商人和旅客。④畫鹢:船頭繪有鹢鳥圖案的船。南浦:此泛指水邊。⑤酒旆:酒旗。⑥鳴榔:以榔(長木條)敲擊船舷,使魚受驚而入網。潘岳《西征賦》:“鳴榔厲響。李善注:“以長木叩舷為聲……所以驚魚令入網也。” ⑦浪萍:浪中之萍。喻漂泊不定。⑧丁寧:叮嚀。何據:無據,沒有定準。⑨神京:京城。⑩斷鴻:離群孤飛的鴻雁。
【譯文】 寒冷的云層遮蔽天空,一片陰暗,我乘著小船,趁興離開江中的小洲,解纜啟航。欣賞了秀美的千巖萬壑,過了若耶溪流幽深的地方。波濤漸漸平靜,山風突刮起,還聽到商人、旅客你呼我喚,聲音喧嚷。白帆高高升起,商船輕快地駛過南邊的江岸,馳向遠方。眼前,酒旗閃閃飄揚,輕煙籠罩著村莊,幾行染霜的樹木搖曳在村旁。夕陽的余光中,回家的漁夫把船舷敲擊得梆梆地響。荷花已經凋零,衰落的楊柳迎風掩映,岸邊,有三三兩兩含羞避客、又說又笑的浣紗姑娘。面對這一情景,悔恨自己輕易離別心上人的閨房,到處流浪像浮萍一樣。能否在約定的日期與心上人相聚?我不由嘆息,內心感到彷徨。我滿懷悲苦,徒自怨恨歲月已晚,難以依時回鄉。含滿淚水的眼睛朝著漫漫的京城大路凝望,孤雁的叫聲漸漸遠了,天空無邊無際,暮色蒼茫。(楊光治譯)
【集評】 清·許昂霄:“《夜半樂》第一疊言道途所經,第二疊言目中所見,第三疊乃言去國離鄉之感。‘到此因念,繡閣輕拋’二句,接上一片。”(《詞綜偶評》)
清·陳銳:“柳詞《夜半樂》云:‘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商旅相呼,片帆高舉,泛畫鹢、翩翩過南浦。’此種長調,不能不有此大開大闔之筆。后吳夢窗《鶯啼序》云:‘長波妒盼,遙山羞黛,漁燈分影春江宿。記當時,短楫桃根渡。’三、四段均用此法。”(《袌碧齋詞話》)
近代·陳匪石:“若合全篇觀之,前兩段紆徐為妍,為末段蓄勢;末段卓犖為杰,一句松不得,一字閑不得,為前兩段歸結。一詞之中兼兩種作法。鄭文焯論詞,曰骨氣,曰高健,端在于此。至其以清勁之氣,沉雄之魄,運用長句,尤耆卿特長。美成《西平樂》、夢窗《鶯啼序》,全得力于柳詞。蓋耆卿之不可及者,在骨氣不在字面,彼嗤為纖艷俚俗者,未得三昧也。”(《宋詞舉》卷下)
【總案】 此詞是柳永宦游江浙一帶時的作品。詞人以縱橫開合之筆,攬攝了泛舟越溪途中所見的風物人情,抒寫了對宦海生涯的厭倦之情和浪萍風梗的人生感慨。在謀篇布局上,以情為經,以景為緯,通過多組鮮明生動畫面的有機組合,構成一個博大深邃而又空靈流動的藝術境界。且以行程為順序,將這些畫面次第展開(離江渚——渡萬壑千巖——過南浦……)給人以一種整體性的動態感。詞人還善于從動的角度來描寫景物的特征,著力表現其運動中的美,如漸息的怒濤、乍起的樵風、相呼的商旅、翩翩的畫船、鳴榔歸去的漁人、含羞笑相語的浣紗游女、高飛聲遠的斷鴻等。這些景物又組合成一個龐大的“喚情結構”(霜樹殘日、敗荷衰楊、鳴榔歸去的漁人喚起”空恨歲晚歸期阻”的悲慘離懷;浣紗游女喚起對“繡閣”的濃烈思情)。在這個“喚情結構”的召喚下,詞人的羈旅之感、離別之愁、悔恨之情從心中嘖發而出,匯集成一股難以遏止的情感流,產生巨大的藝術征服力。最后以景作結,不僅與開頭呼應,而且收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全詞鋪敘酣暢,氣象恢宏,揮灑之筆中有細膩之墨,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絕妙好詞。
上一篇:賀鑄《國門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周邦彥《大酺春雨》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