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塔
位于安徽省寧國縣城東50公里處的天目山北麓三元鄉境內?!秾巼h志》載,仙人塔始建于唐貞觀年間 (公元627—649年),此塔在明末清初曾重建修葺。塔身座落在群山包圍的小山峰上,高約26米,下臨懸崖峭壁,曠野孤影與迎面突兀而立的螺獅石遙相對峙,更覺塔身修長而亭亭玉立。塔為磚木結構,七級六角,面設人字門,門寬60公分。底層圍長8米,剎桿上有復缽,七道相輪,端有寶蓋、寶瓶等裝飾物,皆是生鐵鑄成。塔內每級有磴道,上下階梯交錯,可拾級而上。登臨遠眺,山崗層層,風光旖旎。塔頂有桃樹二株,每逢陽春三月,桃花怒放,遠遠望去,藍天白云,燦若紅霞。傳說為“飛植夭桃”,堪稱一景。
〔民間文學〕 唐貞觀年間,寧國三元境內地僻人稀。有一年冬天,鵝毛大雪滿天飛舞,不少老人聚在族長家里烤著火,談天說地。有位長者見過世面,走遍幾個州、縣,他開腔道:“別的地方都有什么寺呀、廟呀,我們這里只有曠曠的山,雖說風景綺麗誘人,如果大家湊點銀子造座寶塔,定是壯觀非凡?!边@話傳到鄉紳那里,就由族長出面,請來善觀風水的一位老先生。這位老先生倒不怕山路崎嶇,在眾村民的陪同下,察看了不少地方,只是搖頭。但一到螺獅石,他登石了望,只見對面山峰高險,與螺獅石相峙,喜得他搖頭晃腦,口中念念有詞:“寶地也,此處建塔,三元定可人才輩出?!睂巼目h太爺也專門坐轎到螺獅石下,連聲說:“好!正合我意!”于是,請來一批工匠,造窯制磚。木材嘛,當地就有,就地取材。不到幾個月,萬事俱備,選定良辰吉日,太家都在山下焚香祝拜,舉行“開工典禮”。第二天,工匠們紛紛動手,運磚的運磚,壘石的壘石,不一會兒,卻人人都變得頭重腳輕,暈暈沉沉,有的靠在山石上,有的就地躺著,大白天呼呼大睡,做起夢來。這樣經過7天7夜,工匠們才大夢初醒,張開睡夢惺忪的眼睛,只見一座7級浮屠拔地而起,堆的磚運的石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驚得他們直奔山下。眾鄉親知道后都說:這是神仙相助,仙人塔也由此得名。不幾年,陽春三月,竟有兩株桃樹在塔頂伸出粉紅色的花朵,圍觀的人群越來越多,個個稱奇,不知哪個讀書人在人群中低聲朗吟:“怪哉!飛植天桃也。”于是“飛植天桃”從此在寧國流傳下來。
(勞泉 整理)
上一篇:描寫《九江市》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鳳凰湖》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