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孔尚任·瓊花觀看月序》鑒賞
游廣陵者,莫不搜訪名勝,以侈歸口,然雅俗不同致矣。雅人必登平山堂,而俗客必問瓊花觀。瓊花既已不存,又無江山之可眺,久之,俗客亦不至。寂寂亭臺,將成廢土。丁卯冬,余偶一游之,嘆其處鬧境而不喧,近市塵而常潔,乃招集名士七十余人,探瓊花之遺址。流連久立,明月浮空,恍見淡妝素影,綽約冰壺之內。于是列坐廣庭,飲酒賦詩,間以笙歌。夜深景闃,感慨及之。夫前人之興會,積而成今日之感慨; 今日之感慨,又積而開后賢之興會。一興一感,若循環然,雖千百世可知也。而況花之榮枯不常,月之陰晴未定,旦暮之間,興感每殊。計生平之所興可感者,蓋巳不能紀極矣。今日之集,幸而傳也,不過在不能紀極中,多一興感之跡; 其不傳也,并興與感亦無之,而所謂瓊花與明月,固千古處興感以外耳。
(《湖海集》)
本文寫瓊花觀看月,由遠及近,層層深入,“卒章顯其志”,富有哲理意味而又韻味無窮。文章分四層意思。一是以“欲揚先抑”手法引出瓊花觀。開頭寫游廣陵者,雅人不去瓊花觀,只有俗客必去。瓊花不存以后,久之,俗客亦不至,瓊花觀寂寂將成廢土。二是丁卯冬,作者偶游其地,嘆其處鬧境而不喧,近市塵而常潔,乃招名士70余人探瓊花遺址,觀賞明月之勝景,從而引起感慨。這一節,包含世事物極必反、瓊花觀因冷落而“因禍得福”,從“俗”變為“雅”之哲理。三是寫感興之意,似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感慨。四是點明“所謂瓊花與明月,固千古處興感以外耳。”
本文題為《瓊花觀看月序》,集中寫花月3處。一為探瓊花之遺址,因無花可寫,只能寫明月 “流連久立,明月浮空,恍見淡妝素影,綽約冰壺之內”; 二是“況花之榮枯不常,月之陰晴未定,旦暮之間,興感每殊”; 三是“所謂瓊花與明月,固千古處感興以外耳。”由上可見作者描寫明月能得其神韻,但其主旨不在花月本身,而在于抒發自己的興感,結尾發出自然永恒、人生短促的感觸,耐人尋味。
上一篇:《宋·歐陽修·琴枕說》鑒賞
下一篇:《清·李慈銘·田水聲》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