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張輯·疏簾淡月寓《桂枝香》》張 輯
張 輯
秋 思
梧桐雨細。漸滴作秋聲,被風驚碎。潤逼衣篝①,線裊蕙爐沉水②。悠悠歲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簫吟斷③,素箋恨切④,夜寒鴻起。又何苦、凄涼客里⑤。負草堂春綠⑥,竹溪空翠⑦。落葉西風,吹老幾番塵世。從前諳盡江湖味⑧。聽商歌、歸興千里⑨。露侵宿酒,疏簾淡月,照人無寐。
注釋 ①衣篝:熏衣籠。②蕙(huì)爐:薰香爐。沉水:即沉水香。③紫簫:紫玉簫。④素箋:舊時文人用來寫信或題詩填詞的一種特殊用紙。⑤客里:離鄉在外期間。⑥草堂:唐代詩人杜甫曾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筑草堂。⑦竹溪:唐代詩人李白曾與孔巢父等人在泰安徂徠山下的竹溪隱居,號“竹溪六逸”。⑧諳:熟悉、知道。江湖:意指流落天涯的生活。⑨商歌:悲涼的歌。“商”即五音之商,按陰陽五行屬金,配合四時為秋,商聲凄涼悲切。
鑒賞 該詞創作背景無所考。但據詞題“秋思”和詞作內容,當是寫作者旅居他鄉所見的秋夜風輕雨疏勾起了自己的思鄉愁緒。該詞寫景細致,寫情真摯,意境幽雅深遠,其用句新警,語言典雅,為張輯的代表作。張輯的詞往往詞牌不采本名,多以篇末之語另立新名,這首《疏簾淡月》便是如此,原詞牌是《桂枝香》。
金陵八家扇面(之二) 【清】 高岑 南京博物院藏
上闋起始寫秋風秋雨。“梧桐雨細”寫雨打梧葉,聚作水滴,一點一點墜落下來。雖然開篇所描寫的并非別致之景,但緊接著的“漸滴作秋聲,被風驚碎”二句,以新穎的場景彌補了開篇的平淡。墜落的雨滴在地上敲打出寂寞的聲響,這不是雨聲,而是“秋聲”,多少勾起了作者心中的繾綣情思。“被風驚碎”可謂精妙之筆,被風驚碎的是細雨,也是秋聲,也是作者心中的不平靜。這細膩入微的描畫,立時將人引入略帶幾分蕭條寒意的秋夜,令人心中郁郁難抑。接下來詞作的焦點由室外轉向室內:薰籠上掛著潮潤的衣物,燃著沉香的爐子里升起如絲線般的朦朧煙氣。工細的語言勾勒出一幅沉靜的畫面,烘托出詞人孤寂的境況。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里,詞人大概都是這樣孤獨寂寞地浪跡天涯,當愁悶不能自已時,只能借酒澆愁了。“悠悠”二字寫出了愁之綿長不絕,“天涯醉”更是為前此的愁絕染上了難言的滄桑與惆悵。所謂“借酒澆愁愁更愁”,在這蕭索的季節,多一分秋色便多一分愁,人自然是更添憔悴了。“一分秋、一分憔悴”,雖然用句簡單,但卻寫出愁意的深厚。上闋最后三句將這愁思進一步的形象化:“夜寒鴻起”時,愁到以紫玉簫抒發愁思,吟至聲斷卻無法驅散心頭苦悶,只好又提筆寫一封家書,字字都是自己真切的愁恨。上闋中,感情從景至人,一步步深化,且將情著于景、物、事上,更是將作者的客愁表現得絲絲入扣、細膩感人。
下闋開始直接以感嘆表達作者心中的情感:“又何苦、凄涼客里。負草堂春綠,竹溪空翠。”如杜甫、李白所過的閑適隱居生活,想來那也是自己所向往的。既然如此,作者又何苦遠離故鄉,在這客途中過著凄涼孤獨的生活呢? 作者自問卻不答,因為答案也迷茫在這漸行漸濃的愁緒中了。“落葉西風,吹老幾番塵世”,西風陣陣,一年一年地吹過人世,見證著時代的變遷,而被吹老的,不僅僅是塵世,更是詞人自己——他在這時間的流逝中,變得更加衰老和滄桑。“吹老幾番塵世”,用句頗為巧妙新穎,將境遷時移的流逝感具象化,使讀者在書頁之中也能感受到風塵仆仆的況味。詞人早已嘗盡了多年漂泊的滋味,當聽到凄厲悲涼的商歌時,更是愁難自抑,盼望著早歸故里。可是路途漫漫,故里遙不可及,如何不讓人愈加傷悲。宿酒微醺,露水沾濕了外衣而透出絲絲寒意,淺淡的月光照進“疏簾”,也照著屋內難以入眠的旅人。詞作最末三句又回到對秋夜景色的描寫上,與篇首呼應,同時以寂寥之景襯托孤愁之情,使全篇的意境更為深遠清疏,且在結構上也更為完整細密,實為構思精巧之作。(高景行)
集評 明·潘游龍:“‘落葉’二語,真是仙理禪宗。”(《古今詩馀醉》卷七)
清·黃蘇:“英雄失路,歲月易阻,回想故鄉,能無耿耿。”(《蓼園詞選》)
上一篇:《兩宋詞·陸游妾·生查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姜夔·疏影》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