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載
滅渡橋回柳映塘,南風吹郭不勝香。
湖田半種紫芒稻,麥笠時遮青苧娘。
錢載,號萚石,浙江秀水人。乾隆十七年(1752)進士,官禮部侍郎。他是乾隆年間、嘉道以前自樹一幟的詩家。
這首詩是乾隆五年(1740)作者出仕前所作,寫蘇州郊外的夏景。原詩共三首,這里選一首。
滅渡橋在蘇州葑門外,又名接渡橋。葑門則是蘇州城的東門。詩的首句先點明地址,與詩題呼應,然后寫眼前所見之景:“滅渡橋回柳映塘”。滅渡橋周遭的水塘,池水粼粼,碧波蕩漾;池塘岸邊的垂柳,綠茵茵地覆蓋著塘堤,南風吹拂著柳條兒,搖曳多姿;和煦的陽光透過柳眉兒,灑在水面上,浮光閃爍,真是一派生氣勃勃的夏日景象。第二句寫詩人從聽覺和嗅覺得來之景:“南風吹郭不勝香”。南風應是晴朗之風,是和暖之風,吹拂著城郭,香味繚繞著整座城池。南風吹郭會飄出清香,果然是實寫,因為此時詩人確已聞到了陣陣清香;但更多的是虛寫,或許這僅僅是詩人內心的感觸,是詩人流露出的由衷贊美之情!同時也為第三句埋下了伏線:到底是什么物事會如此飄香呢?呵!原來是:“湖田半種紫芒稻”。蘇州瀕臨太湖,這里原是一片物產豐饒的水網地帶,在河湖港漢環繞著的大片肥沃的田地里,南風吹拂下,可見“稻菽千重浪”;沉甸甸的稻穗已經由青變黃,收獲的季節到了!香飄千里,豐收在望,怎么不叫詩人格外的高興,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的喜悅心情呢?
至此,詩人卻宕開一筆,視線從滿野滿畈的稻浪移開,專注到富有情趣的典型之景:“麥笠時遮青苧娘”。豐收在望的喜悅,招引來三三兩兩、嬉笑打鬧的農家婦女,她們穿著青色苧麻夏布衣衫,頭上戴著用麥秸編織而成的笠帽,并時不時地遮住她們的臉蛋,傳神地表現了農婦們天真可愛的性格和她們的嬌羞憨態,極富質樸恬靜的生活情趣。
錢載詩學韓愈,用語瘦硬,以生澀取勝。在蒼老俚質中別饒清韻。這首詩當是其代表作之一。在乾隆當時,學唐宗宋風氣很盛的詩風下,錢載的詩別具一格,頗能使人耳目一新。
上一篇:峻德《望潼關》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袁枚《桐江作(其三)》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