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方岳·水調歌頭》方 岳
方 岳
平山堂用東坡韻①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②。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紅③。蘆葉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夢④,無語寄歸鴻。 醉眼渺河洛⑤,遺恨夕陽中。 蘋洲外,山欲暝,斂眉峰⑥。人間俯仰陳跡⑦,嘆息兩仙翁⑧。不見當時楊柳⑨,只是從前煙雨⑩,磨滅幾英雄。天地一孤嘯,匹馬又西風。
注釋 ①平山堂:位于揚州西北蜀岡上大明寺側,北宋慶歷八年(1048)郡守歐陽修筑,并曾于堂前植柳一株,有《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一詞記其事。“江南諸山,拱列檐下,若可攀取,因目之曰平山堂?!?王象之《輿地紀勝》)用東坡韻:用蘇軾《水調歌頭·快哉亭作》一詞的韻腳。詞為東坡貶謫黃州時作,有追憶此間此景與歐詩歐柳之語。②“山色”句:化用歐陽修《朝中措》:“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③分付:托付。酒螺紅:用紅螺殼制成的酒杯,也泛作酒杯或酒的代稱。④菰(gū)菜莼(chún)羹:用張翰事?!妒勒f新語·識鑒》:“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贝酥^游宦者思念家鄉風味而起的故園之情。⑤河洛:黃河、洛水的并稱,代指中原地區。⑥暝:日暮,昏暗。斂眉峰:指山峰斂皺如眉峰。⑦俯仰陳跡:語出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謂韶華急逝。⑧兩仙翁:指歐陽修與蘇軾。⑨當時楊柳:張邦基《墨莊漫錄》卷二:“揚州蜀岡上,大明寺平山堂前,歐陽文忠公手植柳一株,謂之歐公柳?!睔W陽修《朝中措》:“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雹鈴那盁熡辏赫Z本蘇軾《水調歌頭·快哉亭作》:“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p>
鑒賞 本詞當為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至嘉熙二年(1238)間,方岳于淮東制置使兼知揚州趙葵幕時所作,無論主題或風格均極具南宋詞壇的時代特征,景與局、家與國、今與昔、恨與傷,諸味夾雜、刺心刻骨。
上闋起句即由清秋浩景展開?!耙缓伪獭钡挠腿辉寚@,即盡顯此間秋雨之湛綠瑩澈,為作者所不常見,亦同時隱敘了以往所見別處秋雨的區別;“倚晴空”的化用歐詩,既借前人遺句狀山色有無、澄空如洗的凝淡明凈,也生發了不過百年景的喟然慨嘆。短短兩景句,便已為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調。果不其然,乍起的“愁思”便是為那僅能遠望而不得即的“江南江北”而起。家鄉祁門隸屬的江南東路、故國朝堂本據的江北中原,對于而今身在淮南揚州的詞人而言,兩處地方的意義均是血脈相連。可殘酷的事實卻是,江南歸不得、江北去不得,這已非人力所能及的衷愿難全,唯有借酒澆之。“三秋梅雨愁楓葉,一夜篷舟宿葦花?!?唐溫庭筠《西江上送漁父》)浩瀚大江岸邊、千重蘆葦叢中顛簸劃航的孤舟,作者當前漂泊無定、影單形只的身心倦寞由此一覽無余。將“菰菜莼羹”的懷念歸結為“一夢”是雖有所不愿而實尚能釋懷,無奈故“無語”;將“河洛”置于“醉眼”中,則因不忍清醒凝盼為之痛心傷臆。
“山欲暝,斂眉峰?!笨粗S苣荷龅嗣髅纳缴?、斂去了山峰,卻不知是否同時想著胡騎烽煙暗了如畫江山因而皺起了眉峰? 韶光、故國,向之所欣,終是千留萬留留不住,彈指間俱已成為舊跡,這“人間”兩字,平添三分清醒、兩分悵惘、一絲無奈?!昂迍t恨今人不千歲?!?《哨遍·問月》)首當其沖的“人”,即便風采卓犖如醉翁坡仙亦不曾得免。不過匆匆百余年,此刻歐氏所栽遺柳經已不見,而蘇詩所賦煙雨一如從前,想數千年來究竟多少英雄多少事跡就被如此地磨滅了精彩。詞到此處,已是沉痛之極,滿腔抑郁立時化作嘯聲宣泄而出響徹天地,繼而縱馬于蕭颯西風中踽踽遠去。廣袤天地間“一孤”“匹馬”的景象,本已點染出蕭索寂寥的冷落愴惻,而一“又”字,則更將之蔓延至遙無了期的蒼涼凄酸,曲終而無盡。
本詞兼寫家國、跨越南北、撫追今昔,其勢率性縱情、任意為之,顯得開合宏闊,而愁、悵、傷、恨、慨、惘等諸情穿梭其中交替轉化,深摯之余亦形成神傷沉郁的基調。(郭思韻)
集評 清·陳廷焯:“方巨山之《滿江紅》《水調歌頭》,李秋田之《賀新涼》等類,慷慨發越,終病淺顯?!?《白雨齋詞話》卷二)
秋舸清嘯圖 【元】 盛懋 上海博物館藏
鏈接 和韻。古代文人之間常有詩詞酬唱之作,和他人詩詞而沿用原韻,謂和韻。用原詩韻腳所在韻部中字而不必相同者稱“依韻”,或曰“倚韻”;韻同而先后次序不同者稱“同韻”,或曰“用韻”;韻同而前后次第亦相同者稱“步韻”,或曰“次韻”。和韻濫觴于六朝,唐代元白等人頗多和韻之作,宋以后尤為盛行。
螺杯。南海出大螺,兩廣海邊居民善以螺為杯,謂之螺杯。螺的種類不一,雕琢成杯后,形狀、名稱也各異。青螺狀如田螺,有拳頭般大小,磨治其殼,色若翡翠。其圓長形者,即普通螺杯。有平闊而線形如荷葉者,稱瀲滟杯。有色彩半嵌紅潤者,叫紅螺杯。有形似鸚鵡,朱嘴緣首者,又謂鸚鵡杯??傊瑧葜埔?,種類豐富。
上一篇:《兩宋詞·無名氏·水調歌頭》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蘇軾·水調歌頭》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