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無名氏·御街行》無名氏
無名氏
霜風(fēng)漸緊寒侵被。聽孤雁、聲嘹唳①。一聲聲送一聲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告雁兒略住,聽我些兒事。
塔兒南畔城兒里。第三個、橋兒外。瀕河西岸小紅樓②,門外梧桐雕砌。請教且與,低聲飛過,那里有、人人無寐③。
注釋 ①嘹唳:指高聲鳴叫。②瀕:靠近。③人人:情人之昵稱。
鑒賞 這是一首思念佳人的作品,在平常的題材中寫出新意。歷來文士寫作此題材,多采用含蓄細(xì)膩的手法。然而這首詞卻截然不同,直抒胸臆取代了曲盡其意,豐富的想象取代了質(zhì)實的抒情。奇特的構(gòu)思、直白的口語與特殊的告白方式,構(gòu)成這首詞的特色。
“霜風(fēng)漸緊寒侵被”,起筆便予人涼意。季節(jié)是深秋,時辰是夜晚。霜風(fēng)漸緊,寒意侵被,這個寒冷的夜晚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更何況夜空中還有孤雁悲鳴。“聽孤雁、聲嘹唳。”聽見天空中大雁發(fā)出嘹唳的悲鳴,由此斷定它是“孤雁”。這雁聲又勾起了心酸,“一聲聲送一聲悲,云淡碧天如水”。說雁聲中每一聲都含著悲傷,其實是因為聽雁鳴的人內(nèi)心有著憂愁。“云淡碧天如水”一句,宕開一筆寫景,深秋拂曉,天空中云淡天青,從聽覺轉(zhuǎn)為視覺。“碧天如水”一語,與“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趙嘏《江樓感舊》)有幾分神似。“披衣起”,這個動作的插入表明主人公因為愁悶而無法入睡,而接下來“告雁兒”數(shù)語,便是他直陳愁悶的原因。“些兒”是極口語的詞,他像招呼老朋友一樣招呼飛過的雁子:你稍稍停下來一會吧,聽我說些事情。
這個轉(zhuǎn)折的細(xì)節(jié)讓人不禁啞然失笑。李白的詩里說“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是物我相融的喜悅;此處“呼雁兒略住”,也是既無深意,也無典故,純粹是一片天真的想象,且這想象帶著固執(zhí)的一廂情愿和異想天開。
以下就全是他對雁子說的話:“塔兒南畔城兒里。第三個、橋兒外。瀕河西岸小紅樓,門外梧桐雕砌。”他絮絮叨叨把地址說了一長串,一定是擔(dān)心雁子弄錯了地方。叮囑清楚以后,他開始說要托大雁辦的事情:“請教且與,低聲飛過,那里有、人人無寐。”至此讀者始恍然大悟,原來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那里有、人人無寐”。原來他要告訴大雁的,是請大雁在飛過他心上人的住所時放低聲音,別讓嘹唳的雁聲讓無眠的她心生憂愁。這推己及人的懇切情思,讓人體會到一片癡心。
天空中飛過的“雁子”,成為貫穿此詞的一條線索。孤雁的悲鳴引他不寐,他于是起身與雁兒直陳心事,因為雁子飛去的地方是他的思念所在,他擔(dān)憂當(dāng)雁子飛過的時候,雁子的孤鳴會讓他思念的人兒悲傷。詞意構(gòu)成一個循環(huán),巧妙生動。雖然并未點出“相思”二字,然而深情牽掛,卻在這寄語雁兒“低聲飛過”的細(xì)節(jié)中,含蓄道出。看似不經(jīng)意道出的口語,其中又有多處精心安排,如下闋“低聲飛過”與上闋“聲嘹唳”呼應(yīng),歇拍“人人無寐”與首句“霜風(fēng)漸緊寒侵被”呼應(yīng),在字詞的一目了然中又有著情意上的耐人尋味。(黃阿莎)
集評 清·王闿運:“純乎漸調(diào)。透一層寫法,卻是真情真想。”(《湘綺樓選絕妙好詞》)
上一篇:《兩宋詞·晁端禮·御街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李存勖·憶仙姿》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