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1)。玉衡指孟冬(2),眾星何歷歷(3)。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4)。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5)?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6)。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7)。南箕北有斗(8),牽牛不負軛(9)。良無盤石固(10),虛名復何益!
【譯詩】明月夜里放出皎白的光,蟋蟀鳴叫在東墻壁。玉衡夜半西指,眾星怎么這樣清晰。白露掛滿野草,時節倏忽換易。秋蟬在樹間吟唱,燕子飛到哪兒安息?過去我同窗的朋友,都已高飛奮翼。不想共患難的交誼,拋棄我就像遺棄腳的印跡。箕不揚米斗不舀酒,牛不拉車有名無實。果然沒有磐石堅固,徒有虛名又何益!
【解析】詩通過對凄清的秋夜景色描寫,抒發了作者對舊友新貴遺棄故交的無限感慨。詩的一開頭,就為我們描寫了一個冷幽、凄清的秋深夜景。天上的星月,地上的草蟲,待決的秋蟬,欲逝的燕子,這一切重見疊出、縱橫交錯的現象,都是生機沒落的象征,都是詩人失意、孤獨、惆恨、哀怨心理的寫照。這眼前的景物,自然而然地使他想起了身邊的事實:“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時節的交易,如同人的地位不同而態度則異一樣,友情,在那個時代,也是在交易的。東漢末年黨爭劇烈時期,在功名利祿中競爭著的人們,僥幸的少數者一旦升沉勢異,自然便有云泥之分。當時的混亂的政治情況、復雜的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于此可窺一斑。客觀景物引起對客觀事物的聯想,客觀事物自然會引起主觀心情的抒發。于是,詩人連用箕不揚米、斗不舀酒、牛不負軛作以形象具體的比喻,發出了“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的慨嘆。這感慨,既是對昔日同窗者的不滿,更是對當時社會風氣的暴露。須知,正是社會,才造成了人與人的這種異常惡劣的關系。
上一篇:經典《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春光好》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