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基《雪中再登黃鶴樓》原文與賞析
楊基
平生不愿萬戶侯,亦不愿識韓荊州。
但愿武昌連日雪,日日醉登黃鶴樓。
樓前絕景冠今古,況有繽紛雪花舞。
玉樹參差認漢陽,銀州浩蕩迷鸚鵡。
江頭兒女走欲顛,謂我似是騎鶴仙。
白云飛盡黃鶴去,此景不見今千年。
我拍欄干為招手,世界神仙亦何有?
桃李無非頃刻花,江湖盡是逡巡酒。
他日重來五百春,樓前花草一番新。
相逢不識純陽子,何用重尋回道人?
這是《黃鶴樓看雪》的續篇。形式、長短都一樣。所描繪的景致也相差無幾。只是把作者的思想表達得更明白、更深入了。另外,前詩寫羨慕仙人、向往仙人,基本停留在現實階段。此詩干脆把自己當成仙人,用仙人的口氣說話。這樣,在詩的意境上,亦即使現實仙境化上,本詩較前詩是大進了一步。
“平生不愿萬戶侯,亦不愿識韓荊州。”不從寫景入手,而從表態入手。連用兩個“不愿”,為的是突出下文一個“愿”字。這兩句詩也有來歷。李白《與韓荊州書》開篇即為:“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萬戶侯”,食邑萬戶之爵位。“韓荊州”,即韓朝宗,唐人,累官荊州長史,喜識拔后進,為時人所仰慕。本詩這頭兩句表明: 什么官爵、什么名聲,凡是人們追求的,作者通通不愿意。那么,他愿意什么呢?就愿意雪中登黃鶴樓。這一下就把黃鶴樓高高地抬了起來。所以,“但愿武昌連日雪,日日醉登黃鶴樓”兩句,雖然出臺晚點兒,但效果極佳。
接著四句寫雪景。寫雪花紛飛,寫玉樹參差,寫銀州浩蕩。“鸚鵡”,即鸚鵡洲。崔顥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銀州”,銀白世界之意。
因前詩寫到了此境與仙境相去不遠,亦即如同仙境,本詩到此省略了這種提示文字,而直接導入“我即神仙”的表述。怎樣導人才自然呢?利用別人說我是神仙。“江頭兒女走欲顛,謂我似是騎鶴仙”。“江頭兒女”,即江邊的人們 (包括孩童)。“走欲顛”,行走中手舞足蹈的樣子。“顛”同“癲”,狂的意思。“白云飛盡黃鶴去,此景不見今千年”。好啊,我就是騎鶴仙,我今天回來了,相別此地已有千年了! 這里開始把自己當成神仙了。
“我拍欄干為招手,世界神仙亦何有?”這兩句是寫他這位神仙與別的神仙不同。別的神仙不會招呼人,他這位神仙會拍欄干會向人們招手。“世界神仙亦何有?”就是世界上沒有像他這樣的神仙。“亦何有”,即哪里有。“亦”字助詞,無義。
“桃李無非頃刻花,江湖盡是逡巡酒。”這是作者作為神仙對世界的看法: 一切都不過是過眼煙云。神仙,自然是長生不老的,所謂“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是也。因此,看桃李開花,不過一瞬間而已。對于滔滔江湖水,也只不過像一會兒就喝掉的酒一樣。“無非”有作“非無”者,訛。“逡巡”,頃刻、瞬間之意。
“他日重來五百春,樓前花草一番新。”是說世界總在變化,將來此地會變得不認識,五百年再來,神仙語。因為一切都變化了,以后相見,誰也不認識誰。“相逢不識純陽子,何用重尋回道人?”連神仙也都不認識,因此也用不著再去尋找什么神仙了!“純陽子”、“回道人”,俱為呂洞賓名號,這里只代表神仙之意。
本詩將黃鶴樓升化為仙境,這是對黃鶴樓景致的贊頌。但是,借為仙之口,又將作者虛無主義的世界觀和人生態度表達得比較徹底。照作者看來,一切都是過眼煙云,因此只有飲酒賞景才是該做的了。這種處世態度未免消極。這是在鑒賞本詩時應該注意的。
本詩與前《黃鶴樓看雪》詩,當作于作者奉使湖廣期間 (1373)。這時期,他幾位交厚的文友相繼遇難: 高啟被腰斬,張羽被逼投江、徐賁死于獄中。在這種情況下,楊基對人生產生消極想法,對世界抱虛無主義態度,是可以理解的。何況千百年來,文人的清高超然物外一直被崇尚和推許。
上一篇:李鼎元《雨霽登黃鶴樓》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