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高陽臺(西湖春感)》
西湖春感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①斜日歸船。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凄然,萬綠西泠②,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③,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④。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注釋】
①斷橋:橋名。在杭州西湖白沙堤東。
②西泠:橋名。又名西陵、西林。在西湖孤山下白沙堤西。
③當年句:用劉禹錫《金陵五題·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句意。韋曲:住處名。在唐長安明德門外,貴族韋氏世居于此。
④斜川:地名。在江西星子、都昌兩縣之間,風景秀麗。此借指西湖。笙歌夢:指貴族子弟的生活。
【評點】
許昂霄《詞綜偶評》:淡淡寫來,冷冷自轉,此境大不易到。
高亮功蕓香草堂評《山中白云詞》:“能幾”二句,淡而有味。“凄然”二句,生出換頭。換頭又緊接上段,謂不即不離如此也,山川猶是,風景自殊,以此言感之,可知矣。
陳廷焯《云韶集》:情景兼到,一片身世之感。“東風”二語,雖是激迫之詞,然音節卻婉約。惹甚閑愁,不如掩門一醉高臥也。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凄涼幽怨,郁之至,厚之至,與碧山如出一手。樂笑翁集中,亦不多靚。
譚獻《復堂詞話》:起句運掉虛渾。玉田云:“最是過變不要斷了曲意。”
沈祥龍《論詞隨筆》:詞貴愈轉愈深。稼軒云:“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玉田云:“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下句即從上句轉出,而意更深遠。
上一篇:吳文英《高陽臺(落梅)》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