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王偁·宿巴陵聞笛》原文賞析
玉笛凌秋韻遠汀,空江皓月思冥冥。怪來楊柳移關塞,可是梅花落洞庭?半夜旅魂隨調切,誰家少婦倚樓聽? 曉來更覓龍吟處,一點君山水面青。
巴陵,即今湖南岳陽縣,其境內的洞庭湖,水天相接,煙波浩淼,歷代多少騷人墨客為之揮毫援筆,更為其增添了無限詩情畫意。在一個月白風清的秋夜,詩人投宿洞庭湖畔,面對朦朧月色掩映下的浩淼湖水,已是不勝感慨,更何況一縷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笛音由遠處飄來,詩人的萬千思緒受到強烈的觸動,于是他寫下這首情景并茂的詩篇,以抒發自己的旅情羈懷。
首聯扣題,容量很大。“玉笛凌秋韻遠汀,空江皓月思冥冥”,既交待了“宿巴陵” 的時間是秋夜,又說明了地點在江畔; 既有玉笛聲聲、江月皓皓的聲音景色,又有陷入沉思狀態的人物。這里,詩人采用了烘托映襯的手法,用沙洲的遙遠來烘托笛聲之韻味悠長,用秋夜的靜謐來映襯笛聲之突出清亮,實際上,秋夜的湖畔不可能毫無聲息,而應該有草木颯颯、蟲鳴起伏,但詩人卻說“玉笛凌秋”,即笛聲壓倒了秋夜自然界的一切聲音,則笛聲之悠長清亮可想而知,而詩人被笛聲所吸引、所打動就是很自然的了,尤其在“空江皓月”這樣澄澈明凈的環境里,詩人沐浴著皎潔的月光,面對著浩闊的湖水,伴隨著清亮婉轉的笛聲,仿佛進入了一個純凈空靈的世界,不由人不遐思冥想,陷入沉思之中。
頷聯“怪來楊柳移關塞,可是梅花落洞庭”,就是詩人“思冥冥”的內容之一?!皸盍奔础墩蹢盍?,“梅花”即《梅花落》,都是樂府中的橫吹曲名。詩人巧妙地用這兩個笛曲名作對,將他當時對笛聲的感觸表達出來。古人喜折楊柳送別,所以《折楊柳》多被用來敘寫離別之情,其中又以寫思婦對征人的懷念之情為主。《折楊柳》幾乎成了抒寫征戎之情的專有曲辭,所以詩人認為“楊柳”已經“移植”到“關塞”去了。既然如此,如今回蕩在湖面上的笛聲,或許吹奏的是《梅花落》曲吧?《梅花落》古題,前人多用來抒寫羈客他鄉漂泊不定心情,如吳均《梅花落》云:“獨有梅花落,飄蕩不依枝。”也有用來抒寫征人思婦之情的,如沈佺期《梅花落》云: “鐵騎幾時回,金閨怨早梅。雪中花已落,風暖葉應開?!逼鋵?,分辨清楚洞庭笛音吹奏的是《折楊柳》還是《梅花落》并不重要,關鍵的是要明了二者所表達的都是一種哀怨悱惻之情。詩人用“怪來”、“可是”兩個不定虛詞相勾勒,便意在表明飄揚在秋夜洞庭之上的是酸楚不堪的離別之音。
正因為笛聲如此撼動人心,所以才有“半夜旅魂隨調切,誰家少婦倚樓聽”的情形出現。這聯寫征人、思婦感笛聲而動情,既是代天下征人、思婦立言,也包括作者本人的親身體驗在內。作者九歲喪父,由父友撫教成人,永樂初才因薦授翰林檢討,經歷可謂坎坷。他在旅宿洞庭之夜,思緒情感隨著笛聲的抑揚頓挫而起伏不平,與笛聲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一夜情緒波動,未能成眠,所以才有“曉來更覓龍吟處”的舉動。龍吟,即形容笛聲似龍鳴之聲。《樂府古題要解》卷上記舊說云:“蚩尤氏帥魑魅與黃帝戰于涿鹿之野,帝始命吹角為龍鳴以御之。”梁劉孝先《詠竹詩》云:“誰能制長笛,當為作龍吟。”照常理推斷,詩人以羈旅之身,天亮后應急著趕路才是。但是詩結尾卻寫“晚來更覓龍吟處”,進一步表明笛聲動人之深。尋覓的結果如何呢?只見:“一點君山水面青?!倍赐ズ心切⌒〉木角嗲嗍[蔥地屹立在水面上,默默不語,令人想起唐錢起的名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薄耙稽c”句雖是從“江上”句蛻化而出,但仍能保持前者的神韻和魅力而不覺其意境重復。
《明詩紀事》稱贊王偁詩“典雅清拔,綽有天寶俊聲”,此詩可為其代表。
上一篇:古詩《洪亮吉·宗忠簡祠》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虞集·寄丁卯進士薩都剌天錫(鎮江錄事宣差)》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