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冬歌(十七首選三)》言情贈友詩歌
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復何似?
昔別春草綠,今還墀雪盈。
誰知相思老,玄鬢白發生。
果欲結金蘭,但看松柏林。
經霜不墜地,歲寒無異心。
這組詩收入宋郭茂倩編集的 《樂府詩集》 之中,總題為 《子夜歌四十二首》 ,都是南朝晉宋齊間的民歌。子夜歌,又名子夜四時歌。是一種以四季節氣或風物為題的民歌體詩歌。《宋書樂志》 說: “子夜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唐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 : “后人更為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又有大子夜歌,夜警歌,子夜變歌,皆曲之變也。”這組冬歌是子夜歌中的一部分,都以冬季的景物為題,抒發一種堅貞不渝的愛情或友情。
“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復何似? ”首二句描繪了一幅嚴冬季節冰雪千里的寒冷景象: 深山溝壑,堅冰封凍,厚冰三尺; 茫茫大地,白雪千里,銀裝素裹。在這嚴冷的氣候里,萬物皆凋謝枯萎,唯有松柏仍然傲對寒風,挺立在冰天雪地之中,枝葉長青,“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末二句正是借用這種比喻意義,把自己的愛情比作松柏,不為氣候、環境所擾,年年歲歲,依然如故。“我心如松柏,君情復何似? ” “君”這里指的是她的丈夫或情人,“復何似”這一疑問的語氣中包含著對他的期待和勉勵,希望他也能像自己一樣,有著松柏一樣堅貞的愛情,天長地久,永不變心。
“昔別春草綠,今還墀雪盈。誰知相思老,玄鬢白發生。”這首詩表現女子向冬季歸來的丈夫訴說自己在離別日子里的深深思念。在春風吹拂、芳草綠茵的季節,丈夫離家外出,一別經年,到冬天,大雪紛紛,滿墀(臺階) 盈雪的時候,他踏雪歸來。這兩句話用 《詩經·采薇》 :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之意,描繪了丈夫踏著綠草離去,披著白雪歸來的景象,很富有情趣。首二句以女子的口吻,寫丈夫離去與歸來的情景,表現了女子在送別丈夫離去時的依戀之情和迎接丈夫歸來時的歡喜之感,同時也暗示了在離別的日子里,女子對丈夫的無限思念。后二句便是將這種暗示明朗化,直接抒發女子對丈夫的深切思念: “誰知相思老,玄鬢白發生。”有誰知道我相思的痛苦呢?只有頭上的鬢發,昔日烏黑如鴉,而今卻因為相思催發了縷縷白絲。“誰知”二句模仿女主人公嬌嗔的口吻,責怪丈夫長年在外,不念家人,讓她深受相思之苦。用“白發生”這一富有代表性的細節,細膩而準確地表現了女主人公見到丈夫之后憂喜交加的復雜的思想情感,十分傳神。
“果欲結金蘭,但看松柏林。經霜不墜地,歲寒無異心。”這首詩用松柏的喻意,贊美一種不為貧窮和勢利所動搖的高尚友情。“果”,這里是如果之意。“金蘭”一詞,來源于 《周易·系辭上》 :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同心之言,其臭 (香味)如蘭。”意即只要兩人心心相印,志趣相投,他們在一起不但會產生斬斷金石的力量,而且,情意相融的語言也會散發出像蘭花一樣的芳香,后來即以“金蘭”代指一種極為融洽契合的情意。這首詩仍用松柏歷盡嚴寒而秉性不移的品德,比喻一種最完善、最高尚的友情——“經霜不墜地,歲寒無異心。”霜雪、嚴寒,比喻生活中所出現的種種困苦和挫折,只有在困境中仍然不變的友情才是真正的友情。詩中所標舉的這種友誼,是我國倫理中道德觀念的一個高度概括,對后世詩人的人格修養和詩歌創作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上一篇:《女冠子》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客從遠方來》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