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長亭怨 重過中庵故園》·王沂孫
王沂孫
泛孤艇,東皋過遍。尚記當日,綠陰門掩。屐齒莓階,酒痕羅袖事何限?欲尋前跡,空惆悵、成秋苑。自約賞花人,別后總、風流云散。水遠。怎知流水外,卻是亂山尤遠。天涯夢短。想忘了、綺疏雕檻。望不盡、冉冉斜陽,撫喬木、年華將晚。但數點紅英,猶識西園凄婉。
這首詞是抒情之作。詞人重返友人故園,流露了對往事無限依戀和因時光荏苒產生的遲暮之感。
“泛孤艇,東皋過遍。”“東皋”一語本出自陶淵明的《歸去來辭》: “登東皋以舒嘯。”在陶淵明的眼中,東皋本是他的性靈所寄,是精神上獲得解脫的象征,這里,詩人反其意而用之,從中不難想象出人去樓空的居處的寂寞和形單影只、孤舟徘徊的詩人的憂傷。
“尚記當日,綠陰門掩。屐齒莓階,酒痕羅袖事何限?”此時,詞人在時間上由現實走向了往昔,在筆調上也由上面的泛寫轉入具體的刻畫:綠陰婆娑,重門深掩,斑駁的青苔上屐齒的印痕清晰可辨。寥寥數字,一個清幽雅致的居地便生動地顯示出來。
“欲尋前跡,空惆悵、成秋苑。自約賞花人,別后總、風流云散。”又回到現實。原先清幽雅致的景象驀然間被衰草繁煙所代替。“風流云散”一語尤其精警動人,它既是以上內容的歸結,也是下文懷人的邏輯起點。
“水遠。怎知流水外,卻是亂山尤遠。天涯夢短。想忘了、綺疏雕檻。”顯然,詩人的落筆受到了范仲淹和歐陽修的影響。范仲淹《蘇幕遮》有句云:“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歐陽修《踏莎行》亦云: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范、歐的動人之處都在于通過想象,轉換空間,隨著空間的遞變,詩人的情感也變深、變濃。本詞的魅力也在于此。
“望不盡、冉冉斜陽,撫喬木、年華將晚。”如果說以上的描寫與抒情都是為懷人服務的,那么現在詞人則有些自憐的意味了。“冉冉斜陽”不但標志著時間上的遲暮,而且也象征著人事上的遲暮。“撫喬木、年華將晚”,也同樣是以樹喻人。這里除了遲暮之感,還似乎包含著獨特的身世之感,因為詞人是由宋入元的文人,失節的痛苦經常鞭撻著他的心靈。其中流露著詞人無以名狀的痛悔之情。
“但數點紅英,猶識西園凄婉。”這種主觀情緒在意象上的回歸,增強了作品的畫面感,顯得意深而筆長。
上一篇:王沂孫《醉蓬萊歸故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姜夔《長亭怨慢》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