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賀蘭進明
君不見東流水,一去無窮已。
君不見西郊云,日夕空氛氳。
群雁徘徊不能去,一雁悲鳴復失群。
人生結交在終始,莫以升沉中路分!
賀蘭進明,籍貫、生卒年不詳。唐玄宗開元十六年(728)舉進士,官御史大夫。新、舊《唐書》無傳,其事跡見于韓愈《張中丞傳后敘》、殷璠《河岳英靈集》、計有功《唐詩紀事》、辛文房《唐才子傳》等。《河岳英靈集》卷中稱其所著述一百余篇、古樂府等數十篇,而《全唐詩》僅載其《古意》二首、《行路難》五首。
這首詩中的“人生結交在終始,莫以升沉中路分”一句,雖談不上詩人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漢書·司馬遷傳》),但卻含蓄地把為人的道理,尤其把人生結交所應持有的人品、道德、態度、準則等等為人之道描繪了出來。它是詩人于宦途坎坷中所悟出的深刻哲理,也是詩人平素交往、處事有所感慨而下之言:人們相識交往所建立的友誼,應善始善終,始終如一,切不可因各人仕宦升降進退而半途分手。即所謂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為仕宦升降而翻臉分手,實質在于名利和金錢,這是勢利之交,歷來為人所唾棄。唐詩人張謂以“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的詩句譏諷這類人在結交上的“終是悠悠行路心”(《題長安壁主人》),道理也在于此。結交,本于《戰國策·燕策九》昌國君樂毅獻書燕王所說“論行而結交者,立名之士也”。樂毅因惠王所疑而出奔趙國,后惠王悔而復用樂毅為次卿,故樂毅認為賢君應當察能授官,而作為建樹名義之士則應當以能論定為國為人之道并身體力行來建立友誼。詩人運用這一典故中語,意味深長。升沉,本于李白《送友人入蜀》詩“升沉應己定,不必問君平”,李白以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言勸友人不可醉心于功名利祿,認為官爵進退自有定局。進明化用這一典故,以感嘆官爵地位自有定,不能以此作為結交的基礎,暗示其宦途失意,結交有隙。我們從詩人與房琯的隔閡,讒言房琯到肅宗惡琯、最后詩人也被貶官看,自可玩味其醉翁之意。《唐詩紀事》于這一名句下特意注有進明“譖之(指房琯),上由疏琯”一語,則不言而喻。
本詩寫詩人仕宦失意,孤獨自悲,對人生結交因官爵升沉而有始無終感慨不已。詩題《行路難》,詩人以“無窮已”、“空氛氳”就題字略予敷衍,并以“行路難”作為比興手法引起宦途曲折、結交無終。詩分四段,首段前四句,用兩個“君不見”長短排比句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朱熹《詩經集傳》),寫出自然景象必然歸向趨勢,造成一種氣氛,以引出發人深思的本意。首兩句寫江河之水皆由西而東流入茫茫大海,一去不再復返,故無窮盡。次兩句寫西郊浮云每當日落西山,變得虛有其盛、暗淡無光彩。寫的是自然現象,卻起到引比連類的修辭效果,暗示人生易逝,結交更當始終如一。第二段“群雁”兩句,寫南往北返的合群雁和離群雁互相依存關系。運用比喻手法,以喻同僚百官這一群體和仕宦失意者之間休戚與共的關系以及失意者的痛苦心情。末段結尾兩句感嘆人生結交無終始的勢利之交,愿人們結交善始善終,不可以官爵名利為基石。這首抒情言志詩構思新穎,運用傳統藝術手法,開首用長短排比句起興,引比連類,進而用比喻,又以動態的云、水、雁和人互為一體,使物境、情境和意境三者融為一體,勾畫出一幅詩情畫意圖。畫面形象十分生動,蕭瑟凄涼,哀婉悲戚,但又給人以“窮天人之際”的啟迪。殷璠在《河岳英靈集》評進明《行路難》“益多雜興”,可謂知音。
上一篇:《行路難三首(其一)·[唐]顧況》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行香子·止酒(其五)·[元]張翥》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