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澡蘭香 淮安重午》·吳文英
吳文英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銀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約。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黍夢光陰,漸老汀洲煙篛。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薰風燕乳,暗雨梅黃,午鏡澡蘭簾幕。念秦樓、也擬人歸,應剪菖蒲自酌。但悵望、一縷新蟾,隨人天角。
淮安,南宋的州名。重午,即五月五日端午。此詞為吳文英任蘇州倉幕奉差往淮安時作。
詞的上片,憶自己昔年與姬歡度端午的情事。開頭三句,寫昔年端午姬人午睡時的妝飾與床帳。“盤絲系腕”,指姬人手腕上系著五色絲線。“巧篆垂簪”,指姬人的髻簪上垂著精巧的首飾。“玉”,指玉人,即姬人。“紺”,天青色。這句寫玉人隱藏在天青色紗帳中午睡。“銀瓶”三句,接著寫昔年端午與姬在一起飲酒唱歌。“銀瓶”,這里指酒器。“箑” (sha),扇子,這里指歌扇。這三句先鋪寫酒宴歌舞的歡暢場面,再點明這些都是依稀保存于記憶中的少年往事。“曾寫”二句,寫對昔年端午情事的傷逝。“曾寫榴裙”,典故出自《宋書》: “羊欣著白練裙晝臥,王獻之詣之,書其裙數幅而去。”詞人運用這個典故,切合“玉隱”句所寫玉人午睡情狀。詞人將“白練裙”改為“榴裙”,更切合女性紅裙的特點。“紅綃”,照應開頭的“盤絲”; “萼”,花萼,照應開頭的“巧篆”。“褪”,卸下、萎謝。這句以盤絲卸下、花萼萎謝比喻玉人的消逝。“黍夢”句運用了唐代小說《枕中記》所寫邯鄲黃粱夢的故事,但有改動。詞人將“粱”改為角黍的“黍”,更切合端午吃角黍(即粽子)的風俗。“汀洲”,水中平地。“篛” (ruo),指蒲之柔弱者。這二句是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過去,風景變化,人也逐漸衰老。詞的上片在回敘昔年端午往事時,全是實寫。
詞的下片寫淮安端午懷歸。“莫唱”三句,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楚江沉魄”,指屈原自沉淚羅。“江南古調”,指相傳為宋玉所作的《招魂》。陳洵《海綃說詞》說這三句是: “言家人望己歸,如宋玉之招屈原也。” “薰風”三句,設想家中過端午的景象。“薰風”,南風。“燕乳”,即乳燕。“暗雨梅黃”,指黃梅雨。這些均是初夏五月的自然景象。“午鏡澡蘭”,唐圭璋《宋詞三百首箋注》解釋為“水清如鏡”。“五月五,蓄蘭沐浴”,這也正是端午節的習俗。“念秦樓”二句,設想家人端午一邊獨酌一邊思親。“秦樓”,原指秦穆公女弄玉的住處,這里借以指詞人家屬所在蘇州西園舊居。“菖蒲自酌”,寫家人獨自以菖蒲泛酒。最后二句,由家中轉寫自己,寫自己在淮安望月懷歸。初五日,月亮剛生,故說是“一縷”。“新蟾”,指新月。傳說月中有蟾蜍,故以“蟾”為月的代稱。下片主要是設想,基本上是虛寫。
上一篇:洪適《漁家傲引》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毛滂《燭影搖紅送會宗》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