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鄭珍·重經永安莊至石堠》原文賞析
稻疇兩岸溪百轉,阿母平生此行遠?;@輿送侄我后從,一步低回一腸斷。秋雨爛涂度阡陌,婿鄉未到天暮色。每逢曲處便看我,遠聽慈聲喚窗槅。當時歸去自洗泥,女嬃詈我冠猶兒。拋書寸步不離母,隨母應到須過臍。而今我須正如此,再欲母隨不得矣。此身何以過百年,茫茫哭向路旁水。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秋,詩人重經家鄉永安莊往石堠,一經所見,少年往事又歷歷在目,一一浮現于腦海。本詩正為詩人觸景有感而作,詩中于往事的追憶,生動細膩,逼真感人。
起句為詩人沿途所見之景: 小溪委蛇迂曲,千回百轉; 兩岸稻田相接,交錯縱橫。詩人多年遠游客地,今日漫行家鄉小徑,自然覺得一切都倍感熟悉和親切。而此行更又不同,腳下這條小路,數十年前,也曾留下過母親的蹤跡。母親這次行跡,又為她生平最遠外出。詩人對母親有著極深摯的感情,母親走過的最遠的道路,當然會引起他的紀念回憶。
三、四兩句交待了母親此行的起因,同時也談到這次自己也曾隨行?!盎@輿”意指竹轎,籃輿送侄,則是指送侄女遠嫁他鄉。舊時閨閣中清規最多。足不出戶,目不窺園僅是其一。如此森嚴的戒律,女兒出嫁后要想隨便回歸娘家,卻亦極是困難。所以女人之嫁,雖不能說是與親人生離死別,確也具有類似的性質。正因如此,侄女出嫁,也便極為傷心。“一步低回一腸斷”,真切地再現了舊時代女人遠嫁時悲凄的場面。
本詩實為一首紀念亡母之作,故而詩人也很快從嫁侄的描寫中抽筆出來,轉寫母親對自己的悉心關切和精心照顧。“秋雨” 以下四句即為寫此?!扒镉辍倍錇檫^渡之筆,既順寫侄女嫁地之遠,又轉寫遙遠路途之中,母親關照自己之多。而烘托母親對自己的關懷殷切,卻為重心所在。“每逢”二句為寫母親之愛的專筆,詩人用了兩個細節: 一是每遇曲處母親總不忘看一下自己的兒子,流露出擔心和不安; 二是詩人不時聽到母親隔著窗槅呼喚著自己,關照著自己。視為母視,聽為己聽,但所聽之聲也由母出,分開描寫,終歸一處,均在刻畫母親之愛。
母親是整個身心撲在了嬌子一身,兒子卻未必能體察母親的感情。“當時”二句,詩人用對比手法,進一步襯托了母愛的高尚。母親于兒子可謂關懷備至,兒子對母親卻大不及此。送侄歸來,詩人自顧洗去身上的泥污,卻未考慮到為疲憊了一天的母親擦洗,這便招致了姐姐的責備。姐姐指責弟弟年雖及冠,卻同小兒,一點也不知孝順母親。姐姐的責罵,其實也正是今日詩人的自責。
《論語》子云:“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治經窮年,精通四書五經的詩人深解此義。今日追想,當年辭母遠游,追求舉業,卻又與先儒之義相去何其之遙!老萊子七十猶侍母身旁,娛親養親,而自己卻早年即已離別母親追逐蝸角功名,詩人對此深感內疚?!皰仌绮讲浑x母,隨母應到須過臍。”于今追夕,詩人不無悔意?!岸瘛倍湔秊樵娙俗坊谥Z。本應隨母須過臍,今日須始過臍,欲養親而母不待,慈母已經逝去。早年可以侍親養親而錯過,而今欲要如此卻不能,詩人的悲世痛悔心情不難理解。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古詩《回車駕言邁》)人的生老病死,終究無可抵御??v使長壽,生年滿百者又有幾何?母親去了,詩人雖希望母親能夠壽比南山之石,這卻終非事實。他也只能以歌當哭,對著路旁流水,茫??奁瑑H此而已。
詩人與母親有著極深厚的感情,在他的詩中,悼念亡母之詩名也每每出現。而這一類詩作,也多寫得真切感人。本詩又為一例。
上一篇:古詩《樊增祥·采茶詞》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錢謙益·金陵后觀棋》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