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沁園春 寄稼軒承旨》·劉過
劉過
斗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東坡老,駕勒吾回。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臺”。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傳杯。白云“天竺飛來。圖畫里、崢嶸樓閣開。愛縱橫二澗,東西水繞;兩峰南北,高下云堆?!卞驮弧安蝗?暗香浮動,不若孤山先探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嘉泰三年(1203),作者在杭州接到辛棄疾邀他到紹興見面的書信,他因有事無法赴約,就填了這首詞作為答復。
劉過這首詞,正是刻意仿效辛氏的創新。在這里,他把自己置于三個古代大詩人之間而不以為僭越。他有本領作到讓人家讀了以后不覺得他狂妄自大,因為在放縱中仍有分寸。詞中把辛棄疾也拉進古人行列中去,又顯示他善于處理作品主題,為對方留下地步。所以并非是一味叫囂浮躁可比。
“斗酒”三句,先點出辛棄疾邀請他到紹興,他的第一個反應是“豈不快哉!”因為得到大詞人的賞識,可以談詩論文,各抒抱負;何況他還攜了一斗酒、一個豬前腿,趁著這股豪興,在狂風大雨中渡過錢塘江。
不料“事與愿違”,正要上路的時候,曾經在杭州做過郡守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號香山居士),約定了在西湖孤山隱居的宋詩人林逋(字和靖),還加上曾在杭州任知州的大詩人蘇東坡(后人曾稱他坡仙),一下子拉住了自己不放手?!榜{勒”就是受到拘勒,身不由己。
蘇有《飲湖上初晴后雨》詩: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贝嗽~的“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臺。’”便是從蘇詩中化出。
下面說: “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傳杯?!睂?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sush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蘇軾的詩不感興趣,所以“掉頭不顧”。
換頭先提白居易。白居易詩有“樓殿參差倚夕陽”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湖上春來似畫圖” (《春題湖上》)及“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寄韜光禪師》)等句;又天竺山在靈隱山飛來峰之南,分上中下三竺,附近有三座天竺寺,是杭州勝處之一。作者把白居易的詩句湊成一段話,強調天竺山的美景;隨即又引林逋的話來反駁,寫得像是煞有其事。
林逋是北宋錢塘人,隱居西湖孤山,寫過不少梅花詩,其中一首說: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把上面這些現成材料加以剪裁,為我所用,既不失古人的風貌,又容易組成一個嶄新的畫面,這自是聰明的做法。
最后那三句: “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到底是誰挽留他,作為三位的一致意見,甚至也是劉過自己的意見,我以為都未嘗不可。
把自己插身在古人之中,更把辛棄疾也放到里面,讓古人和今人打成一片,構成了一種前人未有的新的“會合”,以此來撩動在古人的圈子里尋求知音的辛稼軒,自然“搔著癢處”。難怪辛氏“得之大喜”了。
上一篇:辛棄疾《沁園春再到期思卜筑》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劉過《沁園春張路分秋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