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原文、賞析、鑒賞
位于江蘇省東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中部,東連上海,西接無錫,南鄰浙江。北依長江與南通隔江相望,西南濱太湖。
地勢依山臨湖,由西向東傾斜,平原廣闊,水網縱橫,山丘點綴其間。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蘇州踞其大部。
蘇州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溫和濕潤,具有明顯的東亞季風氣候特征,四季分明,全市年平均氣溫為15.2~17℃,年平均降雨量為1100毫米。全年均可旅游,最佳旅游季節為春秋夏三季。
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滬寧鐵路橫穿東西,公路干線四通八達,境內張家港辟有10條國際航海線,水陸交通十分便捷。
簡稱蘇,又稱吳,別稱姑蘇。全市總面積8488平方公里,下轄滄浪、平江、金閶、郊區4區以及常熟、張家港、昆山、吳江4市和吳、太倉2縣。其中市區面積1 19平方公里,人口81.4萬,主要有漢、回、滿、蒙等民族。
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商朝末年,周太王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在無錫梅里一帶創國,號“勾吳”,蘇州屬其范圍。公元前560年,泰伯后裔諸樊繼位,正式將都城遷往蘇州。吳王闔閭執政時期,于公元前514年把城池擴建為周圍47里,并有陸、水門各8個的闔閭大城。在2500多年的時間里,雖幾度興廢,至今城墻位置變化不大。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平定江南地區,置會稽郡,始于蘇州設吳縣,為郡首邑。西漢承襲秦制,東漢順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將會稽郡浙江以西地域另立吳郡,治所仍在吳縣。西晉時,吳郡屬揚州。南朝時,吳郡地域變化較大,郡地越分越小。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吳郡,改吳州為蘇州(以姑蘇山得名),沿襲至今。自古以來,蘇州一直是江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人文薈萃、人才輩出。有胸懷雄才、忠心報國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軍事家,有名揚古今的大詩人、書畫家、史學家、經學家、文學家、劇作家、還有蜚聲海外的冶煉、建筑、造園、雕塑等巨匠大師。
蘇州是我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旅游資源極其豐富,素有“人間天堂”之譽。蘇州置身于秀麗的吳中山水之間,城內以小橋流水人家和精巧典雅的古典園林著稱,是著名的東方水城;郊縣則以牧歌似的田園風光、迷人的湖光山色著稱。別具一格的自然景觀和精深高雅的吳地人文景觀,構成了蘇州旅游的魅力。
蘇州城形成早,規模大,變遷小,水陸并行,臨街枕河,構思精巧,主城區至今仍座落在原址上,為國內所罕見。蘇州古典園林,馳譽中外,全國四大名園,半數在蘇州,素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冠江南”之譽。至今有跡可尋的還有二百多處,被世界公認為“園林之城”。此外蘇州還以“絲綢之鄉”、“工藝之市”聞名遐邇。以其細膩、淡雅、清新、雋永的獨特風格,給人以無窮的韻味。
上一篇:詠《廬山風景名勝區·花徑》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蕪湖·荊山》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