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千秋歲》·惠洪
惠洪
半身屏外,睡覺唇紅退,春思亂,芳心碎。空余簪髻玉,不見流蘇帶。試與問,今人秀整誰宜對? 湘浦曾同會,手搴輕羅蓋,疑是夢,今猶在。十分春易盡,一點情難改。多少事,卻隨恨遠連云海。
遁入空門而凡心未變,正是一個和尚的可愛處,也正是能夠成就惠洪成為一個詩人的主要緣由。這首詞繪形繪色地描寫了一位獨對空房的少婦思春、嘆春的情態與心態,詞人對她的體察是細致入微的,對她的同情是溢于言表的。
上片著重寫少婦春睡時的容顏體態:劈首二句就顯得作者出手不凡,他的畫面上只讓美人的身軀露出一半,另一半留在畫面的背后或畫面之外。第三、四句是對春睡緣由的交代,第五、六句繼續寫春睡的情態。“空余簪髻玉”便點出其余首飾均已在輾轉反側中墜落。“流蘇帶”是衣飾佩用之物,“流蘇帶”之“不見”說明女主人公仍纏綿于臥榻。
下片展現出少婦此情此境中的紛紜復雜的心態。詩人從四個層次上加以展示:第一、二句是對旖旎往事的追憶; “疑是夢,今猶在”屬第二個心理層次; “十分春易盡”二句是第三個心理層次,這既是詩人理性的觀照,又是女主人公心態的概括;最后兩句是女主人公的第四個心理層次,寫出她內心的恨憾無邊無際,遠接連天的云海。
上一篇:秦觀《千秋歲》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王沂孫《慶宮春水仙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