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太行山西行阻雪
1944年2月
我過太行山,瑞雪自天墮。
高峰鑄銀鼎,深谷擁玉座。
策馬不能行,山村徒枯坐。
冰雪何時融,征程從此錯。
夜深對暗壁,搖搖影自和。
殘燈不成紅,雪打窗紙破。
衾寒難入夢,險韻詩自課。
浩歌賦太行,壯志不可奪。
歌罷祝天曉,一鞭汾河過。
賞析:
墮——落、掉。
鑄——鑄造。
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一般有三個足、兩個耳。
策馬——用鞭趕馬前進。策:古代趕馬用的棍子。
徒枯坐——表示除了枯坐,沒有別的辦法了。徒:表示除此之外,沒有別的。
融——融化。
征程——遠行的路途;行程。
和——詩中指和詩之意。
殘燈——詩中指燈盞破損、光線昏暗。殘:不完整,殘缺。
衾——被子。
險韻——舊體詩術語,指詩句中用艱僻字押韻,但雖覺得險而能化艱僻為平安,無湊韻之嫌。意指字數(shù)較少的韻腳。
浩歌——指陳毅于1944年1月所作長詩《過太行山書懷》。
汾河——又稱汾水,黃河的第二大支流,位于山西省境內。
賞析:
這首詩可以說是《過太行山書懷》的姊妹篇。2月初,詩人離開太行總部西進,突遇大雪受阻,不得不在太行山腳下的一個小山村留宿。晚上詩人輾轉反側,夜不能寐,遂吟詩詠懷。
全詩共十八句,但可分為三個層次。前4句為第一層,寫“由太行山西行阻雪”的原因。詩人開篇點題:“我過太行山,瑞雪自天墮。”此時,詩人已經(jīng)離開八路軍前線指揮部,繼續(xù)西行,奔赴延安,然而,因大雪封山,詩人不得不停下腳步歇息。“瑞雪自天墮”,既為西行受阻埋下伏筆,也為下聯(lián)“高峰鑄銀鼎,深谷擁玉座”作了鋪墊。由于大雪紛飛,山中的雪景也異常美麗,詩人用擬人、比興的手法,讓山谷的雪景形象化。鼎,本為古代煮東西的器物,詩人將其人性化,由“高峰”鑄造出“銀鼎”,其實是將“銀鼎”比喻為“山峰”,是多么形象和逼真啊!同樣,詩人用“玉座”比喻山谷里的雪景,用一個“擁”字,使雪景有了動中之美,十分貼切和形象。“高峰鑄銀鼎,深谷擁玉座”是對上句“瑞雪自天墮”的承接,此時,詩人仍然在寫山,寫的卻是飛雪封山的景色,詩人用“鑄”和“擁”字,讓高峰和深谷人格化,使畫面充滿了靈氣和生氣。詩人看似寫景,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為西行受阻的焦慮置下伏筆。
第5句至第12句為第二層,寫西行受阻的焦急心情。“策馬不能行,山村徒枯坐。冰雪何時融,征程從此錯”四句,是焦慮之情的真實流露。詩人面對雪峰深谷,不得不停下腳步,感嘆除了在山村枯坐等待,沒有別的辦法了。“何時融”是詩人焦急心態(tài)的具體體現(xiàn)——詩人急盼冰雪融化,好及時上路,但眼前的冰雪太大,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消融啊!“何時融”與“從此錯”相呼應,突出了詩人在西行受阻時的焦慮。詩人擔心錯過了奔赴延安開會的時機,讓機會白白地浪費。“冰雪”看似與“征程”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但因為飛雪和冰凍,阻礙了詩人前行的腳步,因此兩者之間成為因果關系:前因是飛雪,后果是受阻。接下來六句,詩人的筆觸由室外轉到了室內,由白天轉到了夜晚。“夜深”與“殘燈”是詩人焦慮之情的層層顯現(xiàn),夜深人寂之時,詩人面對冰冷的墻壁,在搖曳的燈火下走來走去,讓燈火與身影“搖搖影自和”,而燈火很暗,“殘燈不成紅”,窗外的飛雪一陣猛過一陣,將窗紙都“捅”破了。“不成紅”既指燈盞破損,也寓指燈火的昏暗,是對“殘燈”之意的進一步遞進,說明光線非常地昏暗。一方面是室內光線的昏黃,一方面又是室外的呼呼飛雪,詩人用景色烘托出內心的焦慮,形成強烈的對比,突出了當時氣候的惡劣和詩人復雜的心理。
第三層為最后6句。“衾寒難入夢”是對第二層意思的轉承,正是因為有了飛雪和冰凍的侵襲,才有了“衾寒難入夢”的真實感覺。“衾寒”一詞,既有夜寒之意,也有被子單薄之實,一個冷,一個薄,詩人又怎能安心地入睡呢?但大雪封山,行不得,走不動,睡不著,于是就寫詩,用詩言志。夜深人靜,詩人有暇多用字數(shù)較少的韻腳來反復推敲,讓詩句更為壯美。我們從“險韻詩自課”中,發(fā)現(xiàn)詩人的心情已開始平靜,由焦灼變?yōu)殚_朗,詩人由白天的“徒枯坐”,到夜晚的“對墻壁”,直至“詩自課”,說明詩人的心態(tài)由陰轉晴,在詩歌中陶冶自己的情操。詩人之前曾寫了一首《過太行山書懷》的長詩,氣勢磅礴,蕩氣回腸,是一首革命現(xiàn)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浩歌,詩人在詩中抒發(fā)了自己的壯志豪情。浩歌賦太行,指的就是這首長詩。因為是長詩,詩人在表現(xiàn)手法上多用了鋪排等手法,所以詩人謂之“賦太行”。“壯志不可奪”,可以說是陳毅同志一貫的革命樂觀情懷,在長詩中都有體現(xiàn)。詩人當年赴法勤工儉學的途中,因得病險些客死他鄉(xiāng),但他咬牙拼了過來;在三年艱苦的游擊戰(zhàn)中,曾被圍困二十多天,寫下絕筆《梅嶺三章》,也挺了過來;眼前的大風、大雪,又怎能阻擋詩人前行的腳步呢?!詩人的壯志不可奪啊!最后兩句,詩人豪情四溢:“歌罷祝天曉,一鞭汾河過。”詩人不畏困難、笑對人生的樂觀情懷躍然紙上。我們從“一鞭汾河過”中,感受到詩人的興奮之情發(fā)揮到了極致。
這首詩在表現(xiàn)手法上采用了樂府歌辭的形式,寫太行山西行阻雪的心路歷程,脈絡十分清晰,結構也十分嚴謹。詩人由景生情,先寫因大雪受阻的枯坐,再寫夜深人寂“難入夢”的焦慮,最后是“險韻詩自課”的寫詩言志,最后是“浩歌賦太行,壯志不可奪。歌罷祝天曉,一鞭汾河過!”的豁然開朗。詩人借景抒情,狀物書懷,突顯了詩人向往延安、投入延安的急切之情。
上一篇:陳毅《生查子·國共二次合作出山口占》詩詞賞析
下一篇:陳毅《由宣城泛湖東下》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