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天地間皆物也。人受其中以生,生寓于身, 身寓于世。所見所用,無非事也, 事一物也。圣人制器利用以安其生①, 因表里以治其心。器固物也,心一物也。深而言性命,性命一物也。通觀天地, 天地一物也。推而至于不可知, 轉以可知者攝②之, 以費知隱③, 重玄一實④,是物物神神之深幾也⑤。寂感之蘊⑥,深究其所自來, 是曰通幾⑦。物有其故,實考究之, 大而元會⑧, 小而草木螽蠕⑨, 類其性情,征其好惡,推其常變,是曰質測⑩;質測即藏通幾者也。有竟掃質測而冒舉通幾, 以顯其宥密⑾之神者,其流遺物(12)。誰是合外內、貫一多(13)而神明者乎?萬歷年間,遠西學入⒁,詳于質測而拙于言通幾。然智士推之,彼之質測,猶未備也。儒者守宰理(15)而已。圣人通神明, 類萬物, 藏之于《易》。呼吸圖策⒃, 端幾⒄至精, 歷、律、醫、占, 皆可引觸, 學者幾能研之幾乎?智何人斯,敢曰通知,顧自小而好此, 因虛舟⒅師《物理所》, 隨聞隨決, 隨時錄之, 以俟后日之會通云耳,且以自娛。歲在昭易汁洽日至箕三⒆, 浮山愚者記。
(“四庫全書”本《物理小識》卷首)
注釋 ①“圣人制器”句——語本《易·系辭上》:“備物致用,立功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②攝——統攝。③以費知隱——費,指具體事物。隱,指隱藏于事物之中的道理。④重玄一實——玄而又玄的東西都存在于具體事物之中。⑤“是物物”句——意謂這是使物成為物、使神妙的變化所以產生的內在道理。⑥寂感之蘊——語本《易·系辭上》:“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蘊,蘊藏。⑦通幾——貫通于一切事物內部的道理。⑧元會——指宏觀宇宙。⑨螽蠕——螽(zhong),螽斯, 一種害蟲,體呈綠色或褐色,善跳躍。蠕,蟲類爬動的樣子。⑩質測——觀察事物的形態,相當于后世的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11)宥(you)密——宏大深密。(12)遺物——拋棄具體事物。(13)合內外、貫一多——意謂既成己又成物, 貫通通幾之學(一) 與質測之學(多)。(14)“萬歷”二句——指明神宗萬歷時,耶穌會傳教士來到中國傳播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15)宰理——治理教化,指有關社會科學理論。(16)呼吸圖策——反復研究《河圖》、《洛書》以及卦策。(17)端幾——事物最精深的道理。(18)虛舟——方以智的老師王宣號虛舟子,著有《物理所》。(19)昭易汁洽日至箕三——明崇禎十六年(1643)太陽運行到和箕宿第三星同一經度,即公歷12月27日前后。
賞析 方以智是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和科學家,通曉中國傳統自然科學和當時剛傳入的西方近代科學,對天文、地理、歷史、物理、生物、醫藥、文學、音韻等都有研究,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理論體系。《物理小識》共十二卷,包括天、地、歷、風雷、雨旸、人身、醫藥、飲食、金石、器用、草木、鳥獸、鬼神、方術等多方面的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思想價值。
《自序》是《物理小識》一書的總體綱領,指出了全書的基本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對于了解方氏學術思想有著重要意義。
序文開篇指出:“盈天地間皆物也。”這是方氏學術研究的基本觀點。他認為:“事一物也”, “器固物也”, “心一物也”, “性命一物也”, “天地一物也”??傊麄€宇宙都是物質的。在這部著作中,他還指出: “一切物皆氣所為也,空皆氣所實也?!狈磳Α半x氣以言理”、“離器以言道”的宋明理學?;诖?,所有的存在物都是實實在在的,可以研究的,即使是“不可知”也能通過“可知”去跡近, “玄之又玄”者也可以通過實物來考察。這樣,對萬事萬物的研究就有可能是真實的、透徹的,真理就是能夠被發現和認識的。
在研究方法上,方氏提出“寓通幾于質測”、“合外內、貫一多”。他強調“質測”(實驗科學)的方法,反對“遺物”,認為只有“類其性情、征其好惡、推其常變”才能認識事物,而“舍物,則理亦無所得矣,又何格哉”!然而,他所說的“質測”與“通幾”是不可分割的,是在哲學指導下的“質測”——實證。這又不同于西洋之學。他研究了利瑪竇、艾儒略等傳教士帶來的西洋治學方法,批評他們“詳于質測而拙于言通幾”, “彼之質測,猶未備也”。這無疑是一種高明見解。方氏主張的“寓通幾于質測”思想以及“以實事證實理、以前理證后理”的認識方法,在今天仍不失其科學價值。
方以智少年時代曾參加“復社”的活動,與陳貞慧、吳應箕、侯方域并稱“明季四公子”,可以說是一位積極入世的人物。清兵入關, 為躲避清廷的搜捕走上了逃禪之路。他的一生廣聞博學,無愧為一位雜家——通家。序文末尾,他表白了對學問的熱衷: “自小而好此”, “且以自娛”。治學之路縱然辛苦,好知者樂在其中。
上一篇:《牡丹亭記》題詞|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畫贊》序|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