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六么令》·李綱
次韻和賀方回《金陵懷古》,鄱陽席上作
李綱
長江千里,煙淡水云闊。歌沉玉樹,古寺空有疏鐘發。六代興亡如夢,冉冉驚時月。兵戈凌滅,豪華銷盡,幾見銀蟾自圓缺。潮落潮生波渺,江樹森如發。誰念遷客歸來,老大傷名節。縱使歲寒途遠,此志應難奪。高樓誰設,倚欄凝望,獨立漁翁滿江雪。
李綱于宣和元年(1119)被貶謫到南劍州沙縣(今福建省沙縣),宣和七年奉詔北還,復入朝為太常少卿。這首《六么令》當即北還途中,經鄱陽時所作,所以詞中有“遷客歸來”之語。
李綱寫這首詞時,北宋王朝已是風雨飄搖,傾覆在即。就在此一年多后的靖康二年,北宋終于滅亡了。李綱以“遷客”之身,處國家危亡之際,命筆填詞,不能不流露憂國傷懷的思想和感慨。
如題所示,此詞作于鄱陽,是酬和賀鑄《金陵懷古》的(賀詞《全宋詞》未見),這就規定了李綱此作既要寫鄱陽,又要寫金陵,這樣才切合題目。所以起二句首先寫眼前江景。寥寥九個字,把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的長江寫得如在讀者眼前。從下面第三句起就轉入以金陵為背景的吊古了。這個轉換是以長江為聯系紐帶的——東逝的江水把思緒帶到金陵,逝者如斯的江水引起古今之思。三、四句運用象征手法,寫建都于金陵的六代王朝的衰亡。“玉樹歌”是南朝陳后主所制歌曲《玉樹后庭花》的省稱。又因南朝皇帝多佞佛,當時江南寺院極盛。所以詞中把玉樹歌和寺院作為六朝的象征。上片主要是通過對六朝興亡的回顧,表現了對北宋王朝命運的憂慮。下片主要是表現身世之感和抒寫自己的志向。“誰念”以下四句,“歲寒”用孔子“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語,比喻逆境、困境。“途遠”是化用秦漢時“日暮途遠,故倒行而逆施”的成語。(見《史記》)李綱生逢末世,仕途多艱,年已老大,功名未就,正可謂“歲暮途遠”。但他成就功名事業的志向不可改變,充分體現了李綱積極的用世態度。最后三句,用柳宗元《江雪》一詩的意境來抒發情懷,表明自己要作一個不茍于流俗的高潔有為之士。
上一篇:晏幾道《六么令》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劉過《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