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臨江仙 夜到揚州席上作》·蘇軾
蘇軾
尊酒何人懷李白,草堂遙指江東。珠簾十里卷春風。花開花又謝,離恨幾千重。輕舸渡江連夜到,一時驚笑衰容,語音猶自帶吳儂。夜闌相對處,依舊夢魂中。
蘇軾49歲的那年春天,詩人由黃州減刑從貶地移到河南汝州,江行過金陵,達泗州,途中經過揚州。這首詞大約作于這個時候。
本詞在短短60字的篇幅中,寫了相憶、相聚、慰藉、話舊、傷離等內容,由于用事貼切,含蓄地講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更使作品富于感憤。
上片著重寫友人對自己以及自己對友人的懷念和離別之情。第一、二句純用比喻鋪寫友人對自己的懷念,一如杜甫懷念李白一樣,“尊酒何人”用的是杜甫《天末懷李白》的詩意: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草堂”是安史之亂后杜甫流寓成都的寓所,在浣花溪畔,這兒用來指代杜甫,意謂友人懷念自己就如杜甫以“江東日暮云”的詩句懷念李白一樣,“江東”指代詩人自己。
下片著重寫重聚相逢之歡。第一、二句節奏明快,音節跳蕩急速,“輕舸渡江連夜到”表明對友人的思念之切,由于十分盼望這次重逢,故而晝夜兼程,輕舟速進。“一時驚笑衰容”,十分準確鮮明地寫出了彼此久別重逢的激動和歡愉。先“驚”而后“笑”正是久盼難逢、突然相遇的情境和心境的寫照,而這笑來自彼此都已老矣的衰顏憔面,則又歡樂中迸出深深悲哀。“語音”一句是指友人和自己交談都還帶吳音的特征。蘇軾36歲到39歲在杭州任通判四年,是前期交游最多、生活最豐富、最眷戀的地方,所以這次移到汝州時還上表乞在常州居住。最后兩句是用杜甫《羌村三首》中的詩意,杜甫在安史之亂中幸得回羌村(今陜西富縣南)見到家人。蘇軾長期貶謫不意從輕處理,二者均為幸免,所以同有夢寐之感。詩人加了“依舊”二字,表明昔日在夢中常常思念友人,今宵幸而相遇,仍懷疑是否還在夢中,而且明朝一別,這“夜闌相對處”又成為夢中的情景,這就比杜詩更深一層。
上一篇:晁補之《臨江仙信州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