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漢宮春》·晁沖之
晁沖之
瀟灑江梅,向竹稍稀處,橫兩三枝。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風欺。無情燕子,怕春寒、輕失佳期。惟是有、南來歸雁,年年長見開時。清淺小溪如練,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傷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詩。微云淡月,對孤芳,分付他誰。空自倚,清香未減,風流不在人知。
這是一首詠梅詞。作者以欣賞的態度,描繪了梅花的俏麗動人,贊揚了梅花的堅貞品格,表現了追求真美、不尚虛飾的人格意向。
起筆寫梅花的風韻、地點和周邊環境。“瀟灑”二字極其準確地捕捉住梅花的神韻,“江梅”則點破吟詠對象,并且有意識地把梅花安排在竹稍稀處,使紅梅與青竹交相輝映。從色彩上看梅花輕紅而竹子青翠,從形態上看梅花呈圓而竹子修長,從整體上看梅花欹曲而竹子筆直,然而,它們卻有共同的品格,皆為歲寒三友中的珍品。這就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構成了清雅高潔的情感氛圍,突出了志士之節、君子之品。
接下來鋪寫梅花生長的大環境。“東君”是花神,卻不憐香惜玉,而是任雪壓風欺。這就進一步表現出梅花迎風傲雪、不畏嚴寒的高貴品格。歇拍用對比手法,突出春梅開放的季節特征,雖然表面上不露聲色,卻把早春的時令傳達給了細心的讀者,襯托出梅花的報春品性。無情的燕子步履姍姍,絕然誤了賞梅佳期,只有勤快多情的大雁,在萬里長空應和著梅花的呼喊,共同報道著春的消息。
過片之后,由梅及人,寫梅的精神追求。也寫人的生活態度。“清淺小溪如練,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一語雙關,既是寫梅花的生長環境,也是寫詞人的生活環境。遠離喧鬧的大千世界,鄙視華貴的高樓大廈,滿足于竹籬茅舍的淡泊和簡樸。令人想起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寫梅名句,又使馬致遠“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墻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的佳句涌上心頭。“傷心”句虛實相生,既是對前事的遺憾,又是對未來的展望。故人去后,新詩寫成,卻無人共賞切摩;梅花過后,時過境遷,自己也無心再寫新詩。所以,這里的“故人”,既指摯友又指梅花,一語相關,不留痕跡,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正因為這樣,詞人便抓住時機,獨對梅花,惟恐冷落了梅花。這時,詞人驚異地發現了梅的清香,更發現了人生的哲理: “風流不在人知”。美的事物,是一種客觀存在,無論別人注視它,還是冷落它,都無損于它的美。不因受寵而不可一世,也不因排斥而心灰意冷。美是一種存在。自然美,品格美,哲理美,也就在詞中構成了和諧的藝術美。
上一篇:辛棄疾《漢宮春立春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柳永《河傳》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